• 28阅读
  • 0回复

尼勒克县去年农业大丰收,群众称赞生产责任制是: 打开农民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1版()
专栏:

尼勒克县去年农业大丰收,群众称赞生产责任制是:
打开农民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18日电 新疆尼勒克县去年实行符合当地实际的生产责任制,生产一年大变样。
1979年,伊犁河谷风调雨顺,县县农业丰收,唯独尼勒克县减产,吃了五百多万斤回销粮。1980年,天时不如去年,尼勒克县的农业反而获得了多年少见的丰收,粮食和油料均比1979年增产两成上下,其他各业都开始兴旺了起来,各族社员的收入大幅度增长。人们说,各种切合实际的生产责任制是灵通的金钥匙,打开了农民致富的大门。
尼勒克县地处高寒山区,虽然土肥水好,但由于十年浩劫,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减产,人民生活贫困。
1979年冬天,这个县下决心改变“把大伙绑在一起受穷”的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行“包产到组”、“包产到劳”、“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去年全县社社队队都增产,许多穷社穷队一年翻身,全县人均收入比1979年增加28%。1979年,红旗公社有个人均收入只有五块钱的生产队,去年这个32户的生产队全队人均口粮在600斤以上,人均收入增到126元。
这个县实行各种生产责任制后,社员之间的收入虽然有差距,但悬殊并不很大。再从富户和穷户收入的增长率来看,穷户收入增长的幅度比富户要大。
在边远的尼勒克县,记者发现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农民无不欢迎机械化。哈萨克族聚居的红十月公社一大队去年就买了三台拖拉机、一台收割机。县农机公司去年大型农机具销售量比1975年增长近一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