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上海《支部生活》刊登通讯和短评 赞扬徐景明对党有着坚定的信念 共产党员徐景明,因交友不慎而被错判徒刑。无论在服刑期间,还是在刑满释放以及彻底平反后,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3版()
专栏:

上海《支部生活》刊登通讯和短评
赞扬徐景明对党有着坚定的信念
共产党员徐景明,因交友不慎而被错判徒刑。无论在服刑期间,还是在刑满释放以及彻底平反后,他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
本报讯 上海《支部生活》杂志1980年第五期刊登了长篇通讯《信念》,报道了上海有线电厂供应科科长、共产党员徐景明在政治上遭到不幸以后,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责任心,表现了共产党人对党的坚强信念和宽广胸怀。《支部生活》为此发表了短评《珍贵的信念》。
1963年4月的一天,当时是车间党支部副书记的徐景明,以“反革命”罪被公安机关拘留了。拘留的原因是:他有个同学叛国投敌,在准备偷渡国境时被捕。那个民族败类为了取得投靠外国主子的资本,收集了一些国内情报。据罪犯招供,有些情报是徐景明提供的。
一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一个共产党员,由于交友不慎,无意中谈了一些情况,突然变为“反革命”,被迫离开了党,离开了群众,离开了温暖的家。一个严峻的、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面前:我应当怎样来认识当前的现实,理解党的政策,决定自己的行动?我决不能因为被错判而反党,我要相信党,要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不是反革命,我是个共产党员,我要接受党对我的这个特殊的严峻考验!
在青海劳动机床厂劳改期间,在没有老师、缺乏资料,还要从事繁重的劳动和忍受旁人的白眼和讽刺中,徐景明利用夜晚犯人住的房间通宵不熄灯这个条件,抓紧学习从家里寄来的技术书,开始了技术上的攀登。到刑满释放、留场工作时,他这个原来仅有初中文化的人,技术水平已相当于六级工,能单独设计电路,完成复杂的技术革新项目。
青海劳动机床厂为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一台后桥壳专用机床,其中一只大齿轮需要高频淬火,功率要求达到327瓩。厂里生产队长找到徐景明,要他参加攻关。徐景明当时虽已经刑满释放,可是还戴着“反革命”帽子,这种属于“要害部门”的工作,他能干吗?徐景明心想,在工作上决不能消沉,便欣然允诺了。到了热处理车间,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整理资料,分析、计算、设计,经常干到深夜两三点钟,终于想出了一个分级连续淬火的办法。这个主意得到领导的赞同后,他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连续奋战,就把这难关攻下了,为我国的汽车工业立了大功。
1977年秋,徐景明回到了上海。徐景明案件的平反,既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又因为“四人帮”倒台不久,有些错误观念还牢固地影响着一些人,有的人还是把他看成是劳改过的。徐景明想:处于这样的历史条件,我不能苛求这些同志,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想,我是个党员,问题是自己够不够一个党员的标准。一个人的名誉不是靠别人宣布出来的,而是靠自己的行动干出来的。因此,他继续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剖白一颗共产党员的红心。
他回到上海有线电厂,开始在工具车间齐套库做转移工,三个月后调到机动科做电工,和同志们一起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他事事是那么舍得使劲,干得那么愉快。他从来不向人们谈在青海的时候怎么样。连他爱人问他,他也笑笑说:“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做啥!”
1979年3月,徐景明担任了供应科长。担任供应科长以后,业务不熟,没有经验怎么办?他虚心向老同志求教,刻苦钻研,亲身实践,什么事都去干一干。吊扇任务下来了,他两个半天坐着不挪窝,把四十几只零件一只一只地分析。他深入市场,调查研究,摸清行情,反复比较,很快就把供应科的一套业务掌握了,而且得到了“徐精明”的雅名。
徐景明当了一年供应科长,他废寝忘食,和全科同志一起,在生产任务多变的情况下,改变了供应科被动的局面,成为全厂公认的先进部门。最近,徐景明已被任命为该厂副厂长,担起了更重的担子。
《支部生活》在短评《珍贵的信念》中指出:尽管我们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也错怪过自己一些忠诚的儿女。可是,单单看我们党培育出一大批有高度觉悟的共产党员,包括董存瑞、黄继光那样的战斗英雄,张志新、史云峰那样的无畏战士,也包括徐景明这样的能够忍辱负重的普通党员,就会觉得我们的党好,我们的党值得深深地爱。
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不是有人“看破红尘”吗?不是有人稍不如意就哇啦哇啦大骂社会主义吗?不是有人伸手要这要那,总怪党亏待了他吗?如此等等,说明这些同志头脑里缺少一样珍贵的东西——信念。信念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地体现在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