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春风吹又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3版()
专栏:杂谈

春风吹又生
谷嘉旺
近读消息二则,不禁情动于中。
其一,1月6日的人民日报上登了一则题为《宜都县枝城派出所民警工作细致热忱,欲寻短见的庞晓燕绝路逢生》的消息,说的是枝城派出所值勤同志发觉少女庞晓燕有寻短见的迹象,并可能被人拐骗时,立即把庞接到派出所问明情由后,安排到民警同志自己家里住下,象接待亲人一般,热情款待,促膝谈心,终于感化了她,使她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其二,1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以《北大学生新风可嘉》为题,报道了北京大学住在四十一楼三○四号房间的七名同学,因房间失火,生活和学习用品全被烧毁。几天里,全校上千名学生和部分教职员工,自发地向受灾同学捐献了大量的钱、粮、物。
在“史无前例”的大“革命”之前,助人为乐在社会上蔚为风气。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相互帮助的事习以为常。可在今天,它确实令人感动。从这两件小事,人们又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同志式的同情和互助的关系。
十年浩劫中,“人情味”、“人性论”横遭鞭挞,“斗争哲学”渗透一切,“打,打,打”、“斗,斗,斗”的吼声,不绝于耳。结果,多少本来是善良、纯洁的心灵,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变得难以想象的麻木和冷漠。要消除这种后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在去年这个严寒季节,北京龙潭湖上一学生掉入冰窟窿,竟有人袖手旁观,当解放军同志赶来救援时,甚至有人扯着嗓子怪声喊道:“当兵的,快跑啊,入党的时候到了。”这种事虽然只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也实在令人遗憾。《庄子·外物》篇里说了一段“涸辙之鲋”的故事,古人即以涸辙之鲋尚需相濡以沫的道理,规劝有德性的人要同情、援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何况我们今天处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人们!
然而,健康、崇高的道德情操决不会在一个向上的民族中泯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上述二则消息,即为明证。
如果说,对失去的东西,往往更能使人认识它的价值与可贵;那么,在重新得到它之后,不是应当格外小心地珍惜、保护它么!我因此想到,我们是多么迫切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精心培植同情、尊重、互助和友爱的新道德、新风尚。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正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