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会亲桥”——敖江台湾渔民接待站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4版()
专栏:特写

“会亲桥”
——敖江台湾渔民接待站记事
在东海前沿的敖江北口,有一座式样美观大方的四层楼,这就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建立的敖江台湾渔民接待站。每到渔汛季节,接待站的工作人员不但热情接待遭到海难事故,或来港口避风、求医的台湾渔民,还千方百计帮助台湾渔民寻找在大陆的亲人,安排他们会面或帮助他们转递信件、照片。因此,台湾渔民都亲切地称接待站为“会亲桥”。
接待站里有一张两位中年汉子和两位中年妇女的合影照片,它记录着一段动人的会亲故事:
那是一个金秋时节,一艘台湾渔船在三沙海区抛了锚,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船上有一对亲兄弟,三十年前就离开了大陆。当他们得知这儿离自己的家乡不远时,多么想见见大陆上的亲人啊!在渔船起航的前一天,他们把会亲的愿望告诉了接待人员。
接待人员十分了解他们的心情,一心想帮助他们和亲人相会。临时负责接待站工作的陈卫民和一位工作人员走村串户、访亲问友,忙了一天一夜,终于使分离了30年的兄弟姐妹见面了。
两位台湾渔民见到了分离30年的亲姐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捧起姐姐的手,紧紧地按在心口。这个动人的会亲场面,当即被接待人员拍摄下了。
在敖江台湾渔民接待站里,这样的会亲故事真是数不尽数。
有一位台湾渔船的大副,在接待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不但见到了分离30年的亲女儿,还见到了从未见过面的女婿和外孙。
有一位大陆籍青年船员在台湾出生,大陆没有直系亲属。接待站帮助他找到了两个舅舅,两个堂兄。
“会亲诉衷情,感谢架桥人。”这是一位台湾渔民的留言。“架桥人”指的是接待站站长宋淑锐。那是盛夏的一天,宋淑锐发现一位自称“福建人”的台湾老船长,上岸后一直愁眉不展,沉默无语。宋淑锐问他有什么心事,老船长不是摇摇头,就是摆摆手。当台湾渔轮即将离开大陆时,老船长才悄悄地对宋淑锐说:“我就是本地人啊!”宋淑锐安慰他说:“下次来,我们一定帮助你会到亲人。”老船长叹了口气说:“不用麻烦了,我离开家时,老母就体弱多病,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台湾老船长走后,宋淑锐一直把这件事挂在心上。他按照老船长提供的线索,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他在大陆的亲属。八个月后,老船长驾驶的台湾渔船在海上遇难,被我大陆渔民救起。他万万没有想到,上岸不到三天,接待站的工作人员领着他的母亲来相会了。 新华社记者 吴东峰(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