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加强统计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5版()
专栏:

加强统计工作
岳平
准确的、及时的统计资料,是了解情况、决定政策、制定计划的依据,也是对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的依据。应继续贯彻国务院1979年的有关决定,切实加强统计工作,充实统计人员,帮助解决统计部门的各种困难,在思想、组织、业务等方面加强领导。
加强统计工作,是保证国民经济调整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
当前,在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中,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基本建设战线太长。解决这个问题,是国民经济调整的一个中心环节。要作到这一点,国家计划机关必须掌握足够的准确的统计资料,才便于综观哪些项目是符合社会需要而又有条件上的,哪些项目虽是符合社会需要但目前无能为力的,哪些项目是不符合社会需要又超过国家可能条件的。从而作出判断,采取措施,实实在在地把过长的基本建设战线坚决压缩下来。
我们国家,小生产习惯势力很大,缺乏统计传统,不了解统计工作对于管理好现代化大生产的作用,更不习惯、不善于运用统计这一重要手段来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过去我们为什么多次盲目地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高积累?为什么国民经济比例长期严重失调?为什么多次指导失误?这是和不重视统计工作、不运用统计资料分不开的。
在我国当前国民经济的改革中,出现许多新情况:扩大了地方、企业和社队的自主权;实行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实行两级财政等等,经济搞活了。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加强统计工作,搞好综合平衡,就更显得必要了。陈云同志早在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分权以后,平衡工作不是应该削弱,而是应该大大加强。”那么,平衡工作靠什么来加强呢?重要的一条就是靠及时的、准确的、全面的统计,靠发布有关的经济统计情报,去引导经济的发展。国家领导机关,通过统计,对于经济的全貌和发展趋势,了如指掌,在处理生产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分配、劳动政策的制定、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安排等等问题时,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提出符合实际的指导性意见,指导国民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减少领导机关的主观主义、瞎指挥,避免国民经济陷入混乱状态。从地方、企业和社队来说,通过统计就能了解整个经济发展的情况,从而准确地把握自己在全局中的地位,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资金和生产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果,避免陷入盲目状态。可见,统计工作是指导国民经济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只要统计搞好了,监督就比较容易搞,国家干预就比较好搞。经济管理越灵活,统计工作越需要加强,统计情报越显得重要。
统计工作,是管理社会化大生产所必不可少的。准确的、及时的统计资料,是了解情况,决定政策,制定和检查计划的依据,也是对经济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的依据。它能对各种经济手段的效果进行科学的检验,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变化作出灵敏的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它们有一套统计机构、统计制度、统计法规和科学的统计方法,经常发布各种经济统计资料。这是经济管理工作比较科学、经济效果较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统计工作的基础太差,主要是有些重要统计数字不准和统计内容不全。例如,1979年各地上报的耕地为14.9亿亩,比1957年的16.8亿亩减少1.9亿亩。根据北京一个县和吉林一个县的实地航测结果,航测数分别比统计数多7.8%和25.8%。如按7.8%计算,全国就多出1亿多亩。这个数字比英国全国的耕地面积还多。又如,有些地区和单位,上报工农业产品产量有虚报、瞒报现象;反映基本建设成果,夸大新增生产能力;填报物价指数,少报涨价商品的销售额和价格;统计物资库存,以多报少,等等。在统计内容方面,还有很大一块是空白。就已建立的统计指标中,也不完善。偏重于生产进度与总产值的统计,对经济效果和净产值的统计重视不够;反映生产建设的多,反映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少;反映实物量变化的多,反映价值量变化的少;反映全民所有制情况的多,反映集体所有制和其他经济类型情况的少。这样,就拿不出反映国民经济全貌的准确统计材料来。我们的经济情况现在有三个不大清楚。第一,钱怎么样用得更好,不太清楚。如何用有限的投资,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怎样不花冤枉钱,不做赔本买卖?第二,怎样广开门路,不大清楚。农业、工业、商业各有多少门路?我们的国家、各个地方、部门和企业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哪个门路有前途?哪个门路没有前途?第三,严重浪费的情况,也不清楚。在基建中,在生产中,在流通中,在引进中,究竟都有哪些浪费?浪费到何等程度?由于情况不清,就给指导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带来了困难。
造成统计工作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十年动乱使统计机构被撤销,统计队伍遭解散,统计制度受破坏,大批统计资料失毁外,从思想上来说,主要是对统计工作存在错误认识。这里仅指出两点。
一是“统计无用论”。多年来,我们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左倾的,作计划、定指标,常常是凭主观意志,不顾客观条件,很少以统计资料为依据,统计工作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有的认为,统计工作不过是加加减减的简单工作,或者认为是一种事务工作,有的甚至公开说,我就不看那个统计表。领导经济工作不看统计资料,就如同指挥打仗不看军事地图一样,那就非搞瞎指挥不可。现代化生产的国民经济是错综复杂的,要有各种精确的统计数字,才能把宏观经济的活动全貌反映出来。因此,不仅要靠全面统计报表,而且必须采取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以取得全面的、系统的、准确的统计资料。
二是“留有余地论”。有人认为,作计划要留有余地,搞统计也要留有余地。这是把计划与统计混为一谈了。计划是对未来发展情况的预计,统计是现实情况的数字反映,作计划要留有余地,是为了使计划得以实现,不致落空,陷于被动;搞统计不存在这些问题,不容许留有余地。如果统计工作搞起“留有余地”来,无异于说统计的数字可以“打埋伏”、搞瞒报,这就为弄虚作假开了绿灯。此外,有的人随意修改统计数字,甚至不顾党纪国法,对如实统计或揭发他们弄虚作假的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这些,都影响统计数字的真实性,影响统计工作发挥它的作用。统计工作之所以对国家领导机关能起耳目作用,就在于它如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是成绩不虚张,是问题不隐瞒,一是一,二是二。这才能使领导机关制定决策、采取措施符合实际。如果统计数字失实,不仅没有用,而且会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如何加强我国的统计工作?目前统计部门正在研究,他们设想总的方向是: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思想上继续肃清左倾的影响,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业务上,统计部门要积极开展国民经济综合分析工作,对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和当前国民经济调整中的一些迫切问题,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以建立国民经济平衡体系为中心,改革统计制度,改革计算技术,准确地、及时地、全面地向各级领导机关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统计资料,并充分发挥统计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在组织上切实加强统计机构,充实统计人员,迅速建立起一个集中统一的强有力的统计系统,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实现上述设想,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们的工作重点一直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领导工作的日程上,统计工作自然排不上号。现在,各级领导都在抓经济工作,当然应对统计工作予以关心,给予支持。各地普遍反映,现在统计工作量比“文化大革命”前成倍增加,但人员却比过去减少四分之一,基层统计力量显得更薄弱,统计任务与力量的矛盾相当突出。因此,应继续贯彻国务院1979年的有关决定,切实加强统计工作,充实统计人员,帮助解决统计部门自身难以解决的各种困难,在思想、组织、业务等方面加强领导。现在,有些地区、部门已经开始这样做了,统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统计工作有了新起色。他们充分运用各种统计资料,作为指导国民经济调整改革的工具,经济工作就搞得比较好。目前,就全国来看,象这种情况还是少数。我们希望这种情况逐渐多起来。
第二,统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完备的统计系统。为此,需要改进统计体制,调整统计干部结构,加强统计干部培训,积极开展统计科研和统计教育工作,拟定统计法规,等等。要做这些工作,特别需要加强统计部门的思想建设。在我们的统计队伍中,绝大多数同志热爱统计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但也有少数同志,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些思想问题。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搞计划的香,抓物资的甜,管物价的讨人嫌,作统计的求人难”。“计划摇头,会计点头,统计磕头。”说明统计人员有求人家要数字报表的难处。同时也反映了一些消极、畏难情绪。这需要加以克服。我们应该有做好统计工作的自豪感。只要有经济工作,就缺少不了统计,统计工作具有广阔的前途。我们应该为统计工作能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中作出贡献而感到莫大的光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