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苏联经济在多重苦难中喘息 国内外不利因素迫使苏联压缩增长指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6版()
专栏:

苏联经济在多重苦难中喘息
国内外不利因素迫使苏联压缩增长指标
本报讯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不久前刊登了松井谦的一篇题为《在多重苦难中喘息的苏联经济》的文章指出,苏联经济越来越不景气,被迫把今年的增长指标压缩到最低限度,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不会有大的发展。
文章说,苏联经济的停滞和不景气越来越严重。去年度的经济实际国民收入比上一年增长3.8%,工矿业生产增长4%,都没有完成指标(分别为4%和4.5%)。由于经济增长缓慢,不得不把1981年的增长指标压缩到最低限度:国民收入为3.4%,工矿业生产增长4.1%。
作者认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个五年计划中工矿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6%,大大低于当初的计划(年平均6.2%),经济的不景气比预想的更为严重。
文章说,苏联经济为什么会处于这种长期的停滞状态呢?许多研究苏联经济的专家和记者都指出了以下四点:
第一、沉重的军费负担。苏联当局宣布,1981年国家预算中国防费支出为170.5亿卢布(216亿美元),比去年减少5,000万卢布。事实上,同军事有关的支出有许多是包括在国防费以外的项目中,包括国防费以外的军费总支出占国民总产值的约15%。
第二、依赖西方的重化学工业路线未必就取得了成功。苏联为了贯彻传统的生产资料优先和重化学工业的路线,曾企图引进和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但是,重化学工业化路线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农业基础脆弱。由于对军事产业和重化学工业采取了优先投资的政策,对农业部门的投资减少,结果,农业基础更加脆弱,成了苏联经济的薄弱环节。每当遇到天气不好时,谷物生产就难以增长,估计去年度的谷物生产也是个歉收年,为1.81亿吨,大大低于原订指标。
第四,是计划经济体系本身的非效率性和结构上的缺陷。苏联当局为了提高计划经济的效率,六十年代中期开始采取计划分散方式和引进部分利润原则,在经济活动中发放奖金。但是,经济改革仅停留在部分部门,并不彻底,竞争原理的运用只取得了有限的效果。
文章最后指出,苏联经济的不景气除上述四个重要因素互相影响外,还有外部要因的重压。
对七十年代出现的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苏联僵死的经济体系是不能很好地适应的。
世界通货膨胀对苏联经济的影响犹如一柄“多刃剑”。世界经济的惊涛以各种形式对苏联计划经济体系造成影响。
苏联依靠西方发展经济的战略具有脆弱性。依靠西方发展重化学工业的路线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造成严重问题。还出现投资效果差,债务增加,容易受到经济制裁,妨碍经济的发展这样一些问题。苏联对西方国家的债务1979年底为172亿美元,扣除对外资产后的纯债务也达102亿美元。
苏联经济要提高赚取外汇的能力,就需要提高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产品能够在西方市场上销售出去。但是,要使苏联的工业产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并非容易,因为苏联还存在着僵硬的价格体系和劳动生产率低等许多问题。
还有经济制裁的问题。苏联每当遇到粮食歉收时,就会用光仅有的一点外汇,有时甚至不得不出售黄金从美国进口大量谷物。农业成了一个薄弱环节,因此,美国实行的对苏粮食禁运成了经济制裁的有效手段。
另一个使苏联当局感到头痛的问题是能否发挥经互会盟主的领导作用。经互会国家脱离苏联的倾向在升级。由于石油能源供应前景不妙,那种用稳定地供应原油的方法控制东欧国家的做法也不再行得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