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琴韵依旧当年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7版()
专栏:友谊之花

琴韵依旧当年情
丁善德
我在心潮起伏中重访波兰。我又看到那里友好的人民、象征不屈精神的城市,重又沉浸在中波人民友谊的旋律中。
去年九月,华沙时晴时阴的天空下,不管我们走到何方,无论是熟识的或不相识的波兰人,都不时地向我们投来亲切的目光。那友好的微笑、热情的握手,都是那样令人难忘。
我们是前去参加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活动的。肖邦的名字,随着铿锵、深沉的钢琴声传遍世界。这位著名的波兰音乐家在一生创作的一百六十多首钢琴作品中,倾注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歌颂和热爱。他的作品的独特风格,在世界音乐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纪念这位爱国音乐家,波兰人民定期举办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肖邦赛在世界乐坛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少钢琴家正是由于在肖邦赛中获奖而成名。
1955年第五届肖邦赛中,我国钢琴家傅聪获得第三名和《马祖卡舞曲》最佳演奏奖。1960年第六届比赛中,我国钢琴家李名强获得第四名。正是那次比赛,我应波方邀请担任了评委,并访问了波兰的许多城市。波兰人民对新中国的友好感情,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这次我国又派七名选手前往华沙,参加第十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在中断了二十年后重返肖邦赛乐坛,波兰人民一如当年,向我们伸出友好、热情的欢迎之手。肖邦协会主席维托·韦朋高兴地对我说:“从1960年以来,中国钢琴家就没有来过肖邦的祖国波兰了。这次你们派出一支较大的队伍来参加肖邦赛,我们真是高兴,我们欢迎!”
每当年轻的中国选手演奏结束时,比赛大厅总是响彻热情的掌声。波兰人民爱好音乐,在音乐上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在那挤得满满的大厅里,不少听众带着鲜花来听演奏,把花束献给自己满意、喜爱的选手。每次比赛结束,我国选手都收到热情的听众献上的美丽花束。那热烈的掌声、美丽的花束,既表达了波兰人民对中国选手的赞美,更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人民的深情。比赛期间,波兰肖邦协会和大学生俱乐部特意邀请中国选手举行音乐会。波兰唱片公司选编的两张录音唱片,其中一面全是中国选手的演奏。这张唱片两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四川选手刘忆凡的演奏赢得许多观众的鲜花。一位年迈的波兰老太太激动地走到刘忆凡跟前,表达了她对这位18岁的中国选手的无限喜爱。当不得不分手时,她询问了我们回国的时间。我们离开波兰那天,这位慈祥的老人手捧两束鲜花来到火车站,把一束鲜花送给刘忆凡,另一束,送给刘忆凡的老师吴乐懿。这鲜艳的花朵、依恋的目光、深情的话语,不正是波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一贯真挚感情吗?
1952年曾访问中国的波兰钢琴家莉迪亚·格雷赫托尔,现在虽已显老了,但二十多年的风霜,侵蚀不了她对中国人民的友情。她回忆过去访问中国的日子,满怀深情地说:“我对中国人民对我们的友好感情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但最使我难忘的,却是斯米强斯基教授的几句话:“我们波兰人很喜欢你们中国人演奏的风格,因为你们理解的肖邦和我们一样。你们的心和肖邦接近,也就和我们波兰人民的心接近。”是啊,中波两国人民都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独立、自由而又坚强不屈的心,正因此,肖邦用毕生心血谱写的不朽乐章,使我们心心相连!
从1960年到这次重访华沙,20年的光阴过去了,但我深深感到,中波两国人民的友谊一如当年。波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已更深地刻在我们心里!
汪二可 插图(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