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红绿灯下的儿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7版()
专栏:

红绿灯下的儿童
质锐
和煦的阳光爱抚着银光闪闪的海滩,习习的凉风轻轻推动着过往的船帆……提起那不勒斯的名字,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它那秀丽的风光、驰名于世的优美民歌。可是,一到这里,另外一些场面也会吸引你的注意:在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下,一群群衣衫褴褛的儿童站在那里,好象颇为悠闲自得,但是,当红灯一亮,只见他们飞快地纷纷跑上马路,拿出抹布,为停下来的汽车揩擦玻璃。绿灯将亮时,他们敏捷地向开车人伸出手来,得到一点零钱后,才又回到人行道上,依然若无其事地站着,等待下一次赚几个小钱的机会……
法庭,是庄严肃穆的地方。开庭之前,法官刚进去,一个手托圆盘的七八岁儿童就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先生,请喝杯咖啡!”边说边灵巧地从壶里给法官倒上了咖啡,得到报酬后连声道谢,就消失不见了。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人们经常看到这些手托圆盘的儿童。只要有人,他们就钻进去,兜个小小的生意。在那不勒斯,象这样的小小年纪就开始奔波赚钱的儿童,比比皆是。他们什么都干:工厂的童工、加油站的打杂、建筑工地的小工、商店的小伙计……那不勒斯是个童工充斥的城市。有位意大利记者写道:如果有一天该市的所有童工齐心罢工的话,不仅那不勒斯,而且坎巴尼亚区的工业就会一下子瘫痪。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最美的城市之一,但又是最贫穷的城市之一。成人失业率很高,在这里,一些家庭常常是父亲找不到工作,工作的是小儿子或小女儿,由他们来承担维持家庭生计的重担。因为雇用童工工资低,只相当于成年工人的五分之一甚至更低,这样对雇主更为有利。大量童工取代了成人,就使成人失业率提高,又扩大了童工的队伍。意大利法律规定,14岁以下的孩子是义务教育,但在这个城市,由于一般的家庭生活困难,14岁以下儿童不能入学的竟达27%。他们绝大多数变成了童工,过早地尝受人世的辛酸。
由于意大利法律禁止雇用童工,这些为生计所迫而辍学的孩子就沦为“黑市劳工”了。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如此之差,每天得工作十小时,又得不到任何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工伤事故经常发生。仅1975年以来,那不勒斯就有108名儿童因在皮革厂长期接触有毒的胶粘剂而瘫痪。童工一旦得病或伤残即被解雇。小小的年纪,他们如何度过苦难的一生啊!
那不勒斯童工的遭遇,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人,逐步形成一种敌视社会和他人的心理,因而不少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用什么办法才能把这些沦为“黑市劳工”的孩子解救出来呢?怎样才能带给他们一点幸福和欢乐呢?人们以及当局都只能摇头叹息。比如,要是强迫解雇童工的话,甚至连他们的家长都会反对。因为童工的一点工资,往往是一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经济来源啊!于是,人们对此只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了。
1946年,由著名的新现实主义电影剧作家柴伐梯尼和德·西卡编剧,由德·西卡导演,拍摄过一部轰动一时的影片《擦鞋童》,描写的正是那不勒斯儿童的可悲生活。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大批那不勒斯儿童,仍然过着相差无几的生活。这不正是那不勒斯美景中的一个令人凄怆的阴影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