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茶馆》在西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8版()
专栏:连载

《茶馆》在西欧
〔西德〕乌韦·克劳特
对诙谐的对白和表演的迅速反应
同声传译的节奏要与汉语台词完全合拍,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速度要完全一致。翻译的语调不能干巴巴的,没有感情;有时需要配合演员所表达的感情,带上必要的感情色彩。但是,在翻译时还必须注意,感情不能表达得太过火,否则就会出现同台上演员抢戏的现象。总之,既不要没有感情,也不要感情色彩太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恰如其分。经过两场的演出之后,我发现有些诙谐风趣的对话能在西德观众中引起反应,因此我就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例如,第二幕中唐铁嘴和王利发有一段对话引起观众爆发出一阵笑声:
唐铁嘴: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
王利发:唐先生,你那点嗜好,在我这儿恐怕……
唐铁嘴: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王利发: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我改抽“白面”啦。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
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
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
,这点福气还小吗?
观众对老舍的幽默感和演员的出色表演爆发出一阵阵欢笑。象这样的地方还有第一幕中田春奎扮演的黄胖子向庞太监道喜的那段戏和第二幕中冯增祥和雷飞扮演的两个逃兵同刘麻子交涉买媳妇的那段戏。为了把演员表达的含义传达给观众,在有的地方我自己也必须做点“表演”。例如,在第三幕中当小刘麻子告诉王利发国民党的沈处长决定接管裕泰茶馆时,有这么几句对话:
小刘麻子:王掌柜,好消息!沈处长批准了我的计划!王利发:大喜!大喜!小刘麻子:您也大喜,处长也批准修理这个茶馆!我一说,处长说好!他呀老把“好”说成“蒿”,特别有个洋味儿!
要成功地转达这一效果,关键在于发音。于是我在翻译成德文时也采用了演员那样滑稽可笑的方法来发这个“蒿”字。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有反应。剧组的同志们同我开玩笑,称我是他们的“洋演员”。确实,我必须“扮演”每一个角色。虽然担任这项工作很辛苦,嘴里要不停地说,但我却感到趣味盎然,从不烦倦。
演出的城市不同观众的反映也略有不同。普通戏迷和大学生,反应也不一样。在萨尔布吕肯的一场演出过程中,观众突然纵声大笑,掌声如雷。这使于是之感到十分惊诧,因为引起这阵喧哗的是他在第二幕中告诉两个特务为什么他的房客多半是大学生的这段话:
王利发: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
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明天关门,
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
交房租,没钱就上不了大学啊!您
看,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观众对这段话报以掌声,表示赞赏的原因是,那天晚上剧院里挤满了大学生。在西方,这些大学生通常没多少钱,而且不少人每个月还要一拖再拖,迟迟不交房租。 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