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灯谜的“体”和“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19
第8版()
专栏:

灯谜的“体”和“格”
苗文
猜灯谜是新春佳节常见的娱乐活动。灯谜和谜语不同。谜语一般指事物谜,适合儿童猜;灯谜是文义谜,适合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成年人猜。灯谜的“体”是指运用不同的体裁,制成灯谜的方法;而“格”是指某些灯谜特殊构成的方式。凡谜必从属于某一个(几个)体,而不一定有格。灯谜的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会意、增损、象形、分扣四大体。灯谜的格最常用的是四大格,即秋千、卷帘、徐妃、求凰。现简介如下:
一、灯谜的“体”:
1、会意体——指对谜面的文义进行领会、思索、推理从而联想出谜底来。如:“旷课”打现代学科名“未来学”。即没有来学习之意。
2、增损体——它不考虑谜面文字的含义,仅从文字的笔划增减、离合等变化着手。如:“春”打话剧名二“三人行”“日出”。即春字去掉“三人”,“日”就显“出”来了。
3、象形体——这是运用比喻的方法,把文字“象形”化。如:“一钩残月带三星”打一“心”字。
4、分扣体——它实际上是上述几种方法的合成。要把谜面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分析、解释。如:《鲁迅全集》打曲艺“山东快书”。即:鲁(山东),迅(快),全集(书)。这种体的谜较难猜。
这几种体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一条灯谜具有二种以上的体都是极为常见的。
二、灯谜的“格”:
1、秋千格——谜底限定为两个字,倒过来读以解释谜面。如:“问苍茫大地”打地质名词“土质”。倒读作“质土”,即质问土地之意。
2、卷帘格——谜底在三字以上,也是倒读以扣合谜面。如:“党内不以官衔互称”打成语“志同道合”。即倒读为“合道同志”。
3、徐妃格——根据《南朝后妃传》中徐妃半面之妆的典故而取名,谜底要求是两个字以上的相同偏旁或部首,在解释谜底时必须除去相同的偏旁或部首,从而与谜面含义吻合。如:“漫天讨价”打常用词“哆嗦”,即作“多索”解。
4、求凰格——这一格很特别,它和对联差不多,谜面是上联,谜底是下联。所不同的是必须在对出下联后,还要在前面或后面加上含有“成双作对”的附加字(词),如:对、配、双、会、比、偶、朋、齐、合、相逢、相会等。如:“实弹”打京剧《对花枪》,其中“花枪”与“实弹”相对,“对”字是附加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