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让沼气更好地为农民造福——访沼气科学研究工作者周孟津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0
第2版()
专栏:

让沼气更好地为农民造福
——访沼气科学研究工作者周孟津同志
去年12月,在全国沼气办公室和北京市科委的主持下,召开了一个甲烷八叠球菌成果鉴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微生物学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一位身材修长,看来有些腼腆的中年人报告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赞扬。大家认为他们分离出的甲烷八叠球菌,是我国首次分离出的产甲烷菌纯种。他们的工作不但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受到前来我国讲学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微生物学专家亨盖特教授的好评。这个中年人就是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讲师周孟津,近几年来他写了几篇颇为出色的沼气研究论文,并在研究工作中成功地分离出了一株甲烷八叠球菌,对沼气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周孟津今年45岁,是1961年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毕业生。他带我参观了辛勤劳动建起的实验室后,兴致勃勃地谈起沼气的应用、发展和研究工作。
周孟津说,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应用沼气能源最广泛的国家。去年夏天国际大型沼气讨论会就是在北京召开的。有些发展中国家的官员和专家也前来我国考察参观,对我国的沼气建设经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回国后还修建了中国式的沼气池。一些国家还邀请我国沼气研究人员和专家,去帮助建设沼气池,介绍沼气技术和传授经验。
周孟津是教微生物学的,从1976年开始研究沼气,就爱上了这门科学。他和教研室的青年教师杨秀山在担负教学工作之外,一直坚持沼气的研究工作。每当他们在农村看到农民用沼气烧水做饭,看到社员们在明亮的沼气灯下阅读书报、收听广播时,心中就有说不出的喜悦。但是,在有的农村,虽然有了沼气池,长期不产气或产气不好,农民把它们叫作“招气池”。群众的呼声督促他们要加强沼气的研究工作。
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一定温度、湿度、酸碱度和隔绝空气的情况下,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所以能不能分离出产甲烷菌,研究它们的习性,以促进沼气产量的提高,就是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周孟津和杨秀山刻苦钻研,有一段时期,他们甚至整天从早到晚工作在实验室里。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去吃,孩子病了,没时间照顾。冬天实验室内温度只有4.5℃,手脚冻得发僵,夏天小小的接种室内几乎达到40℃,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们全然不顾。失败了再来,不知反复试验了多少次,从不灰心。产甲烷菌是一群特殊的细菌,短时间接触氧气会有极高的死亡率,要在极严格的厌氧条件下,产甲烷菌才能生长。开始他们用化学吸收的方法,经过多少次试验毫无结果。后来又采用物理的方法,生物的方法除氧。当时一些实验用品很难买到,不知跑了多少次才买来一台旧抽气机。分装好的培养基,还要一试管一试管地抽掉空气。一年多过去了,产甲烷菌仍毫无踪影。他们努力改进实验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当1979年10月的一天,他们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甲烷八叠球菌,同时试管里也有大量甲烷产生时,他们高兴地跳了起来,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他们没有停步,又继续进行了纯培养分离工作,半年后一株甲烷八叠球菌的纯培养终于成功了,他们拍下了清晰的甲烷八叠球菌的照片。
几年来,周孟津和杨秀山连续写了几篇有价值的论文。这些论文受到各方面的好评。特别是关于甲烷八叠球菌纯培养,大家建议他们继续进行这株菌的形态学、细胞学、生理生化特性的补充实验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其种名。
对沼气科研事业的发展,周孟津充满信心。他说,沼气科研工作应当对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目前能源严重缺乏,而沼气这种生物能源在农村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沼气发酵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农产品成本,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也可发挥重大作用。我国农村沼气建设已经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但是沼气科研工作却还远远赶不上沼气建设的发展。比如,在提高产气量的科学研究方面,在沼气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都必须赶上去。周孟津说,他们研究的产甲烷菌纯培养的分离工作,国外早已进行,由于困难较多,至今仅分离到纯培养十种左右。我国对产甲烷菌的研究长期以来处于空白状态,现在,他和杨秀山花了两年多时间,经过反复实验,培养出了甲烷八叠球菌,在这一基础上,终于获得了我国第一株甲烷八叠球菌,为填补这方面的空白迈出可喜的一步。周孟津说他一定不辜负党和同志们的期望,继续在沼气科研中作出新贡献。
本报记者 柏 生(附图片)
周孟津(中)等在实验室工作。 宋铭枢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