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发展文科教育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0
第3版()
专栏:群言堂

发展文科教育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武汉大学 李进才 娄延常
我们认为发展文科教育首先应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解决文科的“人源”危机问题
“人源”危机是当前发展文科教育的一个突出障碍。报考文科的考生数量很少,文科考生质量比理工科低。以我校附中为例,1980年二百余名高中毕业生,报考文科的只有四十来人,而其中对文科确有爱好、成绩较好的仅有三四名。从高考录取看,据了解,各地文科录取最低分数线,一般比理工科低十至二十分,最多的低三十多分。相差如此悬殊,不能不值得深思。
造成文科这种“人源”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文科应有的社会地位及其在“四化”中的重要作用,至今未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是根本的原因。从近几年的高考中可以看到,大多数学生不愿学文科,很多学生家长也不愿让孩子读文科。有些学生文科基础本来很好,而且对学文有兴趣,但家长和亲属硬把他们从对“文”的爱好扭到“理工”上去。
选苗与育材有着密切的关系,好苗才能成好材。文科的“人源”危机不解决,就不可能造就大批合格的各类文科人材。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提高文科的社会地位。要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把“轻文”的倾向从根本上扭转过来。
二、改革文科教育结构,建立和健全文科教育网
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中,理工科不仅有全日制的技校、中专、高等理工科院校,而且有相当数量的职工业余学校、业余中专、业余大学以及半脱产的职工大学、电大等,学科门类也较齐全。文科却不然,除师范类文科已初步形成包括高师、中师、初师、幼师在内的教育网外,其他类科或者残缺不全,或者根本没有。这样,就不能适应四化建设对各级各类文科(包括财经、政法等)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建议教育部会同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门,制订出长远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等、中等以及业余文科教育,建立和健全文科教育网。
三、高等学校自身应重视文科,把文科摆到应有的地位
社会上“重理轻文”的思想也反映到高等学校内部来。一些文理科综合大学“重理轻文”也很严重。比如,在经费分配上,教育部门给学校经费是以在校学生数和规模为基数拨出的,但有些同志在具体分配时,理科系是以十万、百万计,而文科系则是以千、以万计。理工科比文科要多花一些钱是必然的,但也应有一定比例,不能忽视文科。
图书资料方面,文科的落后程度也是惊人的。学校的图书资料费,是文理科共同使用的,除此之外,理科还有实验设备费,而文科却没有相应的图书资料费。我校近二年从教学设备费中拨出少量经费给文科各系自购图书资料,深受师生欢迎,但有的同志却认为,这不合财务“规定”。
对高等学校自身重理轻文,文科师生和干部意见很大。我们建议教育部门和有关大学应从办学思想上明确文科应有的地位,为文科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在下达经费指标时,对文理科教学科研设备等费用应按一定比例分配。在基建等方面也要考虑到文科的需要。
四、文科的招生应做相应的改革
近两年来,文科学生基本上来自应届高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文化程度整齐,记忆力好,接受能力强,这是长处。但他们普遍缺乏社会经验,这对学文科有不利之处。
今后应适当招收一些社会经验较多、对文科学习有一定爱好和基础的在职干部。对他们的取分可略低一些,年龄可适当放宽一些。这点,“文化大革命”前已经作过,实践证明效果是好的。这些学生与应届高中生在一起学习,可以发挥他们知识面较宽,理解能力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好的特点,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我们建议恢复这个好的作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