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大学生的辅导员凌均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0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大学生的辅导员凌均效
1979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招收了105名新生。其中最大的20岁,最小的不到16岁。组织上决定让共产党员凌均效担任他们的辅导员,负责做思想政治工作。凌均效认真地挑起了这副担子。
他首先努力熟悉自己的工作对象:新生入学前,提前抄录新生名册,翻阅新生情况登记表,访问参加招生的老师;在迎新工作中,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举止言行,揣摩他们的性格特点。这样,仅两周时间,他就能叫出全年级绝大多数学生的名字,对他们的情况也能说出个“一、二、三”。为了进一步熟悉学生,他几乎每天都到学生宿舍去看看,还主动向任课教师了解学生的表现,经常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利用假日进行家访。通过与学生们的广泛接触,他不仅增加了对学生的了解,而且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大家很愿意接近他,肯于讲真心话。
“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凌均效对自己的要求。他经常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的学生学习不够用功,他就去促膝谈心,讲清为什么上大学的道理,启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他就耐心地帮助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找出补救的办法。刚入学时,有些学生对体育锻炼不重视,还有不少学生偏重数学、物理,轻制图、化学。面对这些情况,凌均效感到有必要提醒大家坚持全面发展的方向,就召集全体同学开了一次谈心会。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启发他们应当看得更远一些,要想到自己十几年、二十年以后肩负的重任,并列举事实,说明没有好身体,或者知识不全面,将来就难以胜任工作。经过这次谈心会,大家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并在行动上起了变化,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去年5月,报刊上开展人生观问题的讨论,学生的想法很多。为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凌均效以
“和大家漫谈理想”为题,给全年级讲了一次团课。事先他做了比较多的调查研究和认真准备。讲的时候并没有谈很多大道理,只是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对照一些先进人物的先进事例,结合自己的经历,谈看法。大家感到辅导员是在推心置腹地和他们讨论问题,觉得比较实在。他还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供他们思考。例如:大家希望做一个合格的大学毕业生,这“合格”二字到底包含什么内容,怎样才算合格?入学后你有什么收获?为什么在同样条件下,有的收获大,有的收获小?这次团课讲了一个半小时,秩序很好,结束时学生们热烈鼓掌。
一年多来,凌均效有计划、有重点地找学生个别谈话达90人次,效果都比较明显。对学生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他总是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在他的辛勤努力下,力学系七九级学生在政治思想、业务学习、道德品质、组织纪律、体育锻炼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现在,这个年级初步形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每门课程成绩优良的达到三分之二以上。群众性体育锻炼搞得生动活泼,87%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去年11月,凌均效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优秀学生政工干部”,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本报记者 张选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