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山东棉花大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面积推广“鲁棉一号”良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0
第3版()
专栏:

编者按:去年2月,国家科委发出通知,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一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里报道的山东、甘肃、河北的一些经验说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要真正收到经济实效,一是必须因地制宜,所推广的成果,一定要在当地经过试验、示范,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强迫命令。二是要选择那些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的科技成果优先推广,不能追求形式。三是要不失时机,一抓到底。四是要紧紧依靠农业科技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
山东棉花大丰收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面积推广“鲁棉一号”良种
山东省选育的棉花新品种——“鲁棉一号”,经过四年的区域试验后,1980年全省推广种植800万亩,实现全省大面积棉花品种更新。这是1980年山东棉花夺得空前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东省历来是全国重点产棉省之一,十年浩劫期间棉花产量急剧下降,1979年虽有回升,但总产不过333万担。1980年,全省1,090万亩棉田,总产1,050万担,比1979年增产两倍多。
“鲁棉一号”是山东省棉花研究所1976年采取辐射育种等技术选育出来的一个棉花新品种。从1976年到1979年,先后在全省许多地方进行区域试验,证明它具有早熟、丰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等特点,一般比现有的退化棉种增产三成以上。山东省农委和科委为了做好这一良种的推广工作,1980年采取了三项有力措施:
一、真正发挥专家的作用。1980年春天,山东省科委和省农学会联合召开棉花丰产技术座谈会,邀请近百名从事棉花科技工作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就推广“鲁棉一号”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会后,各棉区相继成立了由棉花专家、科技人员和植棉能手组成的棉花生产技术顾问团(组)。10月下旬,省农学会和省棉花研究所组织十几名专家,到10个重点产棉县进行了技术考察,并提出了持续增产的建议。
二、大力普及科学植棉技术。为了使棉区广大干部、群众掌握“鲁棉一号”良种的特性,省棉花研究所编写了《怎样种好鲁棉一号》的科普读物,由省科技出版社印刷了十几万册。各地、县也组织编写了有关科普资料。一些社、队还通过技术讲座、广播、展览等形式,大力传授种植“鲁棉一号”的技术知识。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培训植棉技术骨干16万人。
三、因地制宜地采取技术措施。全省各地土质、土壤、肥力等条件不同,在良种推广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也各有区别。在沙壤棉田较多的聊城、德州地区,大部分采取定距摆播;在粘涝洼地较多的汶上、兖州等县,则采用直播、干播或水种包包。同时,各地根据不同的水肥条件,确定不同的植株密度。这是提高播种质量,保证棉花播种一次全苗的重要环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