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侵略扩张自食恶果 贝京要求提前大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0
第6版()
专栏:述评

侵略扩张自食恶果 贝京要求提前大选
以色列贝京政府终于被迫要求提前四个月进行大选。表面看来,它的导火线是财政部长霍罗维茨的辞职使贝京政府在议会中丧失了原来就已很微弱的多数,实际上,这不过是压断骆驼脊背的最后一根稻草。提前大选标志着贝京内外政策的彻底破产。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写道,贝京在1977年5月上台,“在批准戴维营协议之后不久,利库德政府就开始走向失败。接着它发现它自己在一次次危机之中喘息越来越困难,而危机又一次比一次更严重”。贝京最终“束手无策”。《国际先驱论坛报》指出:“贝京现在在国内外越来越广泛地被视为和平路上的障碍。”
贝京政府在戴维营协议中表面承认巴勒斯坦“自治”可以谈判,实际上却一再加紧兼并它所占领的巴勒斯坦土地,在那里扩建犹太人定居点,悍然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肆无忌惮地入侵黎巴嫩南部和袭击那里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基地,坚持同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为敌的立场,致使一年多巴勒斯坦自治谈判毫无实质性进展。
贝京政府的挑衅激起了全世界公众的愤慨。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曾多次以压倒多数票通过谴责以色列的决议。以色列现任驻联合国代表不久前承认,“以色列在联合国从来没有这样孤立”。在以色列通过关于吞并耶路撒冷的法案后,原来在那里的一些外交使团相继撤走,使耶路撒冷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外交使团的“首都”。以色列前外长埃班说,以色列已成为“世界上最孤立的国家”。
贝京继续推行侵略和扩张政策,也使以色列经济陷入深重危机。以色列三百多万人口,外债高达160亿美元。国家预算支出三分之一用于军费,三分之一用于还债。通货膨胀率从1977年的35%上升到1980年的135%的惊人水平。据以色列官方公布的统计,去年工业生产和投资分别下降4.5%和15%,失业增加了67%。平均每人私人消费下降7%,达到近20年来的最大下降幅度。
以色列广大群众深深尝到三十多年侵略和扩张的经济恶果。以色列当局在其占领土地上的镇压措施激起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越来越激烈的反抗,也使得日益增多的以色列人士认识到,继续占领阿拉伯土地的政策是没有前途的,只能给以色列带来灾难。于是以色列国内出现了要求和平的群众运动。
贝京政府把以色列引到了这样的地步,它本身自然会象一条破船那样迅速沉没下去。去年来,外交部长达扬、国防部长魏茨曼等相继辞职。贝京政府的日子越来越难熬,最后不得不要求提前大选。这再次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凡逆历史潮流而动者,都逃脱不了历史的惩罚。在中东,解决阿拉伯和以色列冲突的核心问题——巴勒斯坦问题,是当今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持顽固立场的贝京之流纵然嚣张于一时,终究只会加速其自身的破产。
(新华社开罗电)
万光 王发恩(附图片)
图中扔炸弹者为贝京,牌子上写着约旦河西岸。原载沙特阿拉伯《阿拉伯新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