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一个力挽狂澜的新人形象——评短篇小说《三千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1
第5版()
专栏:新花赞

一个力挽狂澜的新人形象
——评短篇小说《三千万》
蒋守谦
柯云路的短篇小说《三千万》在1980年11月号《人民文学》上发表以后,立刻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篇作品及时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塑造了一个力挽狂澜、敢于开创新局面的老干部——丁猛的形象,发人深思,催人奋起。
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围绕着某维尼纶厂扫尾竣工的追加投资问题展开的。这的确是一个令人蹙眉扼腕的局面。你看,这个厂子,动工前的总概算是五千万元,“十年来,一而再、再而三地因超支而追加投资,已经花了一亿五千万元了”,现在,还要追加三千万元,简直成了个无底洞。据说,人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现状”。厂党委书记兼工程总指挥张安邦大搞假预算,“混算帐”,把实际所需一千五百万元的投资,谎报成三千万,用这笔巨款去开后门,拉关系,搞交易。他还振振有词地说:“现状就是这样”,非这样干不可。他知法犯法,软硬兼施,企图迫使前来审查这个追加投资的省轻工业局党委书记兼局长丁猛接受这个“现状”。一旦遭到拒绝,他则撂担子于前,捣乱破坏于后,闹得整个工程陷入一片混乱状态。这是何等艰难、何等复杂的一种局面呵!
然而,“疾风知劲草”。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毫不隐讳地描写了这样一个在许多人看来似乎无法收拾的局面,目的在于为丁猛提供一块“用武之地”,或者说,叫做典型环境。
斯大林说过:“在国家工作和党工作的任何一个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也愈高,工作的结果也愈有效力;反过来说,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低,工作中的延误和失败也愈多,工作人员本身也会愈加变为鼠目寸光的小人,堕落成为一些只图眼前利益的事务主义者,而他们也就愈易蜕化变节,——这要算是一个定理。”运用这“定理”,我们既可以看清楚张安邦的丑恶灵魂,也可以清楚地懂得丁猛为什么要以那样大的决心、勇气投入到改变“现状”斗争中去。
丁猛同张安邦的差别,集中地表现在对待“现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上,由此而形成了尖锐复杂的斗争。“现状”并不可怕。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按照事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改变各种不合理的“现状”,使之向革命的、美好的方面转化。可怕的和必须反对的,是那种安于“现状”,甚至参与制造不合理“现状”的行为。丁猛异常愤慨地说:“现状是不美妙,我也没有把你看成在共产主义社会工作。可是,你在这个‘现状’中又添了你的一份私货!……你一份,我一份,现在中国才有这样一种‘现——状——’!”一针见血,入骨三分。这就是丁猛的觉悟。这也就是丁猛之所以要那样严厉地责问自称“被现状难怕了”的厂长聂润德“为什么不退党”的依据。这同样也是丁猛为什么要那样心情沉重地告诫前来为工程队“讨高价”的谭处长“总不能连个党味也没有吧”的缘故。在今天,丁猛这样牢牢地记住被某些人抛到脑后去的“党味”和共产党人的责任,这正是他很高的政治水准和马列主义觉悟程度的活生生的表现。没有这种觉悟,怎能搞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
丁猛对于迅速改变“现状”,打开局面,有着坚强的信念和决心。这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改变张安邦所津津乐道的那种“现状”,是全国亿万人民的迫切心愿。这种“现状”不改变,后果就是误国害民。作品对这方面的描写是相当深刻的。你看张安邦的所作所为,全部都是玩弄权术、拉帮结伙的勾当,国家的兴亡、人民的死活,统统都被他置之度外。原来,这是一个灵魂早已被林彪、江青一伙“改造”了的人物。在十年动乱时期吃尽苦头的亿万中国人民,包括丁猛本人在内,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四化事业断送在这种人手里。理解人民的心愿,代表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紧紧地站在一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扫荡一切乌烟瘴气,开创出一个光辉灿烂的新局面。老干部丁猛深懂这个革命的辩证法。所以他满怀信心地说:“改变这一切,不过是需要一点东西,那就是:工作!”
同张安邦相反,丁猛十分注重人的政治思想工作。他作风泼辣,铁面无私,知人善任,粗中有细,往往一下子就能抓住问题的要害和与之交往者的思想症结。但是作者又没有把他写成一个神机妙算、包打天下的“高、大、全”式的“英雄”,而只是着重写他的政治觉悟、政策观念,写他如何秉公执法,依靠党的政策去做人的思想工作。他相信群众,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坚信只要把工作做到家,我们党的事业就一定能够调动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去为它奋斗。因此,在他所面临的那种特定情况下,他的那些不讲情面、一针见血的直率言词,非但没有伤害对方,反而更加使人感到他的真诚和友善,更能打动人,更能温暖和唤起他所要说服的人们的良智。当他根据预算专家钱维丛的科学预算,断然砍掉三千万元追加投资的一半,张安邦进行疯狂反对,整个工程一度处于瘫痪状态的时候,他周围的人相继起来揭露张安邦的诡计,冲破张安邦那张充满了铜臭味和封建行帮色彩的所谓“关系学”的“网”,站到了党的正确路线上来。究竟是地主资产阶级的“关系学”厉害,还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厉害?事实做了最好的回答。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总结近几年来四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调整前进步伐,排除艰难险阻,开创新的局面。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一批批忠于党的事业、有抱负、有能力的干部正在不断涌现。文学作品中的丁猛形象,正是这些干部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以反映人民群众心声、鼓舞人民群众斗志为主要特色的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上的一个可喜收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