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西方当前经济危机情况和今后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1
第7版()
专栏:问题探讨

西方当前经济危机情况和今后展望
不久前,美国经济研究会、西欧经济研究会、日本经济研究会及《世界经济》杂志编辑部在北京联合举行讨论会,就当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和今后经济发展形势交换意见。以下是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当前经济危机的进程
有人认为美国最近这次经济危机始于1979年4月,有人则认为始于1980年2月。关于法国、西德、日本是否爆发危机,何时开始以及这次西方经济危机是否已告结束,大家也意见不一。
最近一次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开始于美国。1979年3月美国工业生产指数达到153(以1967年为100),4月开始下降,以后略有回升,盘旋于152左右,到1980年2月开始大幅度下降。8月至10月又出现连续三个月回升。一部分人认为,这次美国经济危机是从1979年4月开始的,理由是工业生产指数在该月下降后直到1980年2月始终没有恢复到1979年3月的高点。除美国以外,英国、加拿大、法国1979年下半年也出现生产下降。因此,他们认为英国、加拿大从1979年第三季度起,也进入了危机。但另一部分人认为,1979年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经济状况虽然不好,可是除个别季度外,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出现绝对值下降的现象;只是到了1980年初,美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才出现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从而陷入了危机。关于这次经济危机目前是否已经转入复苏阶段,多数人认为1980年7月美国经济危机已经见底,开始回升,转入复苏阶段;但也有些人认为美国经济危机尚在发展之中,工业生产有再度下降的可能。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除英国发生经济危机比较明显外,西德、法国、意大利三个国家是否进入危机,会上存在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西德、法国、意大利三国去年国民生产总值从全年来看仍然有可能出现增长,因此,不同意这些国家已进入危机的说法,只同意说有了危机的迹象;另一种看法认为西德从去年4月份开始进入危机,法国、意大利从5月份开始进入危机。日本从1980年以来工矿生产有降有升,从2月份至8月份下降幅度达7.5%,据此,有人认为日本也于1980年第二季度进入危机;另一些人则认为由于日本生产下降的时间短,虽有危机的迹象,但是否进入了危机,还要看看。
(二)一次什么性质的经济危机
有人认为美国的经济危机是带有局部性的中间性危机,有人则认为是全面的周期性危机。
许多人认为,这次西方经济危机涉及整个西方世界,因此是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但是,就具体国家说,是一次中间性危机还是一次周期性危机,大家有很大分歧。以美国为例,有人认为,美国受危机袭击的主要部门是汽车制造业和建筑业,其他部门的生产或经济活动下降幅度较小,特别是新兴的工业部门(航空和宇航工业、军事工业、能源工业、电子工业等)的生产仍保持上升。另外,固定资本更新和扩大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而1980年危机发生前后,美国未出现固定资本投资的大幅度起落;美国上次危机之后,固定资本投资恢复缓慢,这次危机期间固定资本投资下降幅度比较小。从主要经济指标看,波动也比较缓和,如从1980年2月爆发经济危机,到8月结束,持续时间只有六个月,是战后美国经济危机最短的一次,危机期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幅度为2.3%,失业率上升百分点只有1.8。所以,这次美国的经济危机是一次中间性危机。不同的意见则认为,这次美国经济危机应从1979年4月起算,危机持续16个月,持续时间很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达9.2%,超过1969至1970年及1960至1961年那两次危机;即令以1980年2月为始点,危机持续时间虽短,但工业生产下降幅度还达9%,仍大于上述两次危机。1980年7月失业人数达820万人,危机期间增加了290万人,增加达54.7%,失业程度是严重的;工业生产除采矿业外绝大部分都是下降的;建筑业去年上半年新开工的住房建筑比前年同期减少了33%。所以,这次危机不是局部的,而是比较普遍的。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大体上是间隔四年至五年一次,这次危机与上次危机相隔时间达五年。因此,是一次周期性危机。
(三)战后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有人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危机的先兆,有人则认为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呈反方向发展。
有人指出,战后以来的长期性通货膨胀(泛指物价普遍上涨现象)不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组成部分,但与经济危机有密切联系。这次经济危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加剧的条件下发生的。过去,在危机期间,西方各国政府为防止物价大幅度下降影响生产,纷纷采取一些增加财政赤字、加大货币发行量、降低利率等刺激措施,来缓和危机的影响;但正因为物价下跌得不够,通过危机来缓和生产过剩的矛盾的作用也发挥得不充分,从而使复苏和高涨阶段的持久时间相对短暂。以后在进入高涨阶段以后,通货继续膨胀,于是就产生两种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是实际工资下降,提高了利润率,有利于资本家投资,因而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高涨;但是到了高涨阶段的后期,工人强烈要求增加工资,工资会有所提高,又由于通货膨胀激烈,政府被迫采取一些紧缩措施,这样就触发了下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有人认为,六十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陷入物价上涨与经济危机交织,每次都是以物价上涨领先,成为危机发生的先兆。
但是,有的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成反比例的。例子是,六十年代的十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矿业生产增长率高,消费物价上涨率则较低,1970年到1977年期间消费物价上涨率比前一阶段为高,但工矿业生产的增长率则比较低。另一些人则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速度不一定有这种紧密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组合。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未必很慢,有时甚至相反,通货膨胀率高的,其经济增长速度也很快。例如,1950年至1978年,消费物价的年平均增长率,美国是3.5%,日本为5.8%,西德2.7%,法国6.1%,意大利5.8%;同期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美国为4.7%,日本为12%,西德为6.6%,法国5%,意大利6.8%。从这30年的情况看,日本、法国、意大利的通货膨胀率都高于美国,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也都高于美国,而西德通货膨胀率低于美国和法国,可是工业增长速度也高于美、法。可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七十年代的经济停滞,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四)西方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
大家认为现在西方一些国家中出现的反凯恩斯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的“紧缩”和“保守”政策,是1929年以前西方国家使用过的老药方,解决不了当前西方国家的经济矛盾。
大家注意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正酝酿着一次转折。即反凯恩斯主义的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等在抬头,政府政策倾向于紧缩和“保守”。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占统治地位时期,各国政府大量采取反危机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造成通货膨胀加剧和持续“滞胀”局面,迫使它们必须采取一种紧缩措施。这样,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又趋向于紧缩,而紧缩的结果使生产增长率降低、失业人数增加,尽管物价上涨率也稍稍有所降低。代表这些政策主张的政治力量在英国已占上风,美国里根当选总统后也反映了这一趋势。这些新政策的内容包括: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加强自由企业制度,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要求大量减少政府的管制经济政策、法令,压缩国家开支,实现财政平衡,反对赤字财政,加强对金融的控制,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缩小福利开支,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注意增加供给,反对片面地强调有效需求不足。大家指出,这些政策措施将直接影响到1981年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可能使通货膨胀率降低一点,却势必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加剧失业问题。这些“紧缩”和“保守”趋向的政策,是1929年以前资本主义国家所实行过的,现在不过是改头换面把老药方拿出来应付新的局面。所以这也反映了当前资产阶级的政府和经济理论家在解决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造成的危机方面苦无良策的窘境。
(五)八十年代西方经济的前景
有人认为八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略高于七十年代,有人则认为西方经济将摆脱不掉七十年代的困境。
一部分人认为整个八十年代西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能会略快于七十年代,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1)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八十年代上半期可望基本完成。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将进一步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可能提高。在美国工业中,技术集约程度高的电子、宇航、化学以及超级材料等新兴工业将继续发展,其中电子工业将是八十年代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美国经济中传统上有“三大支柱”,在八十年代有可能逐步演变为包括钢铁、汽车、建筑、电子和农业五大支柱。日本的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精尖、省资源、无公害、轻量化”结构发展。而使用劳动力多、投资大、损耗原材料多的旧工业部门将进一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后者将为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提供越来越大的市场。
(2)世界经济形势离不开世界政治形势;苏美争霸是当代重大的世界政治问题,苏美军事实力的消长,直接影响到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现在已有迹象表明,美国和西欧八十年代将在军事上加强对苏联的抗衡力量,将带动整个西方经济,从而出现“军需景气”。
(3)石油价格上涨的冲击可望有所缓和。石油价格的无节制暴涨对世界经济及对石油输出国的经济发展都没有好处,这一点已被石油输出国组织一些人士认识到,今后油价可能会比较有规律的上涨;另外,八十年代西方各国在开发新能源、减少石油进口的问题上,会取得一定的进展。其它能源的利用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新能源工业的发展势必会带动新的技术革新和整个经济的较快发展。
另一些人认为,由于通货膨胀仍将困扰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其主要的经济问题,西方经济仍不可能摆脱七十年代那种“滞胀”局面。
(《世界经济》杂志编辑部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