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利率“寒热病”及其后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1
第7版()
专栏:经济札记

利率“寒热病”及其后果
谷津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为了和国内的通货膨胀作斗争,一年以来使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猛升猛降。去年年初各大商业银行的最低贷款利率是15.25%,到4月份猛提到20%的破纪录高度,7月份猛跌到11%,12月再上升到21.5%,最近又略有下降。随着利率的大幅度上下摆动,美元的汇价、黄金和股票的价格也剧烈波动,整个经济起伏不定。
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剧烈起伏,一般是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的波动而波动。去年头三个月,美国通货膨胀的年率曾上升到18.2%。在此形势下,大幅度提高利率以遏制国内贷款活动,将有助于缓和物价的上涨。因此联邦储备银行就确定了破纪录的高利率。以后,信贷有所减少,通货膨胀稍有缓和,经济终于剧烈下降。于是它又用降低利率加以刺激。可是到去年11月,通货膨胀又趋恶化,于是利率只好再加以提高。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利率问题上的反反复复的“寒热病”,曾被它的西欧同僚认为是发了疯。其实,这只是美国行政当局既要对付厉害的通货膨胀,又怕造成严峻的经济“衰退”的两难处境的反映罢了。
美国在银行利率上的这种“寒热病”,给它的西欧伙伴带来了灾难。一年来,它们为防止因美元利率变化不定而引起国内资金大量流进流出,以及由此造成的本国货币汇价上下剧烈摆动,曾不得不适应美国银行利率的上下摆动而对本国利率作出相应调整。可是最近随着美国银行利率一直保持于很高的水平,面临经济进一步下降的一部分西欧国家终于感到继续仿效美国,保持高利率,只会使国内经济进一步陷入绝境。至于第三世界负债累累的发展中国家,据说美元的利率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它们每年就得多付出20亿美元的外债利息。美国利率的上涨,对不少国家来说确是贻祸无穷。难怪英国《泰晤士报》最近发表《美国利率应当下降》的社论,要美国金融当局不可继续专断专行。(附图片)
一九七七年到一九八○年美国商业银行优惠利率(即最低贷款利率)的变化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