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江西三位地委书记谈体会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有决心落实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2
第1版()
专栏:

江西三位地委书记谈体会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就有决心落实政策
本报讯 江西省委在年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上饶、九江、赣州三个地委的负责同志,谈到落实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方针政策时都说,领导干部要到基层去,踏踏实实地作调查研究,改变一知半解的状况,才能有决心、有胆量、有办法,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的调整和农村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
不是农民不好管,而是干部的工作没做好
上饶地委副书记吴长根说:
我们现在推行的政策,进行的调整和改革,许多是新的,过去没有搞过;随着工作的开展,又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领导农村工作的同志如果对情况不理解,指挥就要失误。比如,现在有些社队干部常说“如今农民不好管了”。我到上饶县调查,当时正值插秧大忙,在一个生产队我只见到队长、副队长、会计三人下田插秧,其他的人都外出搞副业了。队长埋怨地对我说:“政策放宽,社员走光。我管不了啦!”后来一了解,问题还是出在他们队干部身上。这个队每人平均七分田,本来是可以组织一些劳力外出搞副业的。可是,过去“堵资本主义的路”,一个也不准外出。今年说要“放宽政策,外出抓钱”,他们也不建立生产责任制,只是简单地规定:社员外出搞副业,收入全部归己,每天只要交生产队一角钱的积累。队里劳动日值不到一元,而到城里搞搬运一天收入五、六元,当然大家都外出了。这怎能说是“农民不好管了”呢?
这两年的农村经济是搞活了,还是搞乱了?是继续把它搞活,还是“纠偏”?我们地委的同志作了一些调查,从我们地区农村的情况看,经济是比较活了。比如多种经营有了很大的发展,集体和社员家庭副业的收入都增加了两三成;另一方面,确实也有点乱的东西,但只要加强思想教育,加强经营管理,加强法制,是不难解决的。当前主要的问题还是思想不解放,有的不正确的老框框不敢冲破,不合理的限制不敢取消。我们地委最近召开了全区多种经营会议,把县、社书记都找来,联系实际分析“活”和“乱”,统一认识,制订了十条放宽限制的措施。现在,全区多种经营更加活跃了,下面都反映地委这次抓得比较好。
真正了解和解决农民需要,才能解决问题
九江地委书记王泽说:
现在有些同志说农村搞“乱”了,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指一些地方发生了乱砍滥伐树木。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就解剖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农民为什么会同偷砍、贩卖木头的人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干部去管他们,农民往往反而掩护他们。然而一了解,并不感到奇怪。农民的房子多年没有修理了,加上人口增加,儿女要结婚,迫切需要盖一些新房。可是,国家不供应他们木头,集市上也买不到,怎么办呢?只得花高价到黑市上去买。这样就有贩卖的,就有不顾法纪、冒着生命危险到山里偷砍木头的。农民是讲情理的。最近,我们地委就此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条是拿出一万立方米木头供应农民盖房,第二条是组织建工部门利用钢筋、水泥制作一些房梁,供给农民代替木材。这两条措施虽不能完全解决农民的需要,但农民总算有了指望,有的就不花高价去买那些贩卖的木头了,有的就和干部一起对付偷砍、贩卖木料的人,乱砍滥伐的现象也就少了。
不赞成包产到户的,通过调查变得赞同了
赣州地委书记杜昭说:
落实政策,进行改革,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就要搞好调查研究。
为什么有人说包产到户是“乱了”,“右了”?去年我们接连开了两次县委书记座谈会,对包产到户是“堵”还是“疏”争论不休。后来地委派了三个组下去听取农民的意见。经过调查研究,原来一些不赞同搞包产到户的同志,回来时都变得赞同了。他们汇报了农民的一些发人深省的话:“你们过去说办集体,共同富,但那个吃大锅饭的办法,就是把我们捆住手脚丢在水里泡,淹得要死。你们就松了绳子,让我们自己过河吧,会游的游过去,不会游的你们帮一把,大家不就都过去了吗?”当时,我自己也下去调查了,发现闹包产到户的大都是一些穷地方。
经过一段调查,地委第三次开县委书记会讨论:面对现实,为什么我们要堵的农民却很欢迎?大家有了第一手材料,很快统一了认识。赣州地区是老革命根据地,山区占百分之七十,穷社穷队比较多,应该放宽政策。这次,我们提出:实际应该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我们宣布:凡是能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增产的任何一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都是可行的;今年推行那种责任制,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由生产队自行决定。现在,听到上面要他们自己选择责任制的形式,不堵包产到户了,农民吃了“定心丸”,正在落实责任制,积极为1981年的增产做好准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