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绮丽的“长白林海”——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2
第2版()
专栏:吉林通讯

绮丽的“长白林海”
——访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余国耀
在不久前,我们几个人访问了长白山。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却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学课。
长白山,和位于四川邛崃山的卧龙以及广东的鼎湖山,是去年3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在长白山这个总面积二十余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里,保存着约有1,800种动植物资源,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比较完整,既是一座天然植物园,也是一座天然动物园,被称为“典型的自然综合体”。陪我们上山参观的孙同志告诉我们,不久前国际上一位著名的生态学家来到这里考察后,赞赏地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原始生态最完整的一个,这样美、这样好的保护区,不但是中国人的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财富。”
我们进入长白山,犹如置身于浩瀚无际的绿色海洋。这个素有“长白林海”之称的长白山,保存有大面积的原始森林,除了著名的东北红松、长白美人松外,还有许多珍贵的药材、纤维、油料、芳香、染料和其它轻工原料等经济价值相当高的植物资源。林海里,栖息着各种野生动物,据目前所知,有兽类五十多种,鸟类二百多种,此外还有爬行类、鱼类等三百多种,其中经济兽类占一半以上,包括许多珍贵品种,如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马鹿、青羊(斑羚)等。这样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我们虽然不能一一亲睹它们各自的生态,但是,当我们被带到设在保护区里面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展览馆”里,却从陈列在馆里的大量的制作精细、栩栩如生的标本上,看到了长白山这个动植物资源宝库的缩影,为它赞叹不已。
在进入长白山的前些日子,我曾听过我国著名生态学家侯学煜同志讲述长白山生态系统,当时听得津津有味。现在亲历其境,把今日所见和昔日所闻联系起来,感受更深。在长白林海里,有大面积的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许多昆虫靠吃树叶而生活。由于带内昆虫的滋生,同时就出现了专门吃昆虫的鼠类、飞鸟和滋补价值很高的蛤士蟆。生长在这个带内的松鼠、灰鼠,还吃红松种子,黄鼠狼吃松鼠,紫貂又吃松鼠和黄鼠狼。带内还有许多野鹿、狍子、獐子、野猪,也是靠吃树叶、灌木叶、草叶和苔藓为生,并以森林和草地为住所。狗熊和东北虎又以这些食草动物为食料。东北虎特别喜欢跟在一群野猪后面走,当地人称它为“野猪倌”,一等到个别野猪落了队,东北虎就抓住吃掉。在这个林带内,还出产世界著名的药材——野生人参,许多榆树和其他老树干上还生长着各种美味的蘑菇,其中“猴头”最为著名。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现象是很有意思的。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一环扣一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如果砍掉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就不会有美味的松子、蘑菇和人参,也不会有林里的昆虫、两栖类动物、鸟类、鼠类,那些食草动物以及食肉动物也就无法生存了,有些药用动物、皮毛兽和珍贵稀有的动物也就没有了。在森林中昆虫数量一般的能够维持正常,正是由于有鸟类和其它动物吃它,受到自动控制,才不致繁殖过多而发生灾害。如果大量消灭鸟类等食虫动物,昆虫繁殖过多就会危害森林,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又如,松鼠吃红松种子,虽然对红松不利,但因为在森林内有黄鼠狼、紫貂吃松鼠,使它不致繁殖过多而危害红松。如果过量捕捉松鼠的天敌,就会使松鼠成灾。
长白山上茂密的森林植被,降水量大,而森林内又有厚厚的一层苔藓和半腐烂树叶,大雨后,雨水渗入地被层中,可以保持几天才慢慢流出。青山常在,溪流万里。长白山是东北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发源地,这里的森林正是这三条江的水源林,没有森林也就没有绿色水库了。
1960年,国家把这里划定为保护区,采取了许多保护措施。二十年来,许多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到这里,日日夜夜,进行细心的观察,采集标本,积累材料,撰写论文。他们通过对长白山生态系统的研究,探索了在这个地区里生物与自然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认识了这几者之间,经过千万年漫长岁月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协调关系,使长白山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
现在,这个保护区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著名的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基地。这是我国对世界自然保护事业的一个贡献。
就在我们登山的这一天,偶然看到的一两个小镜头,加深了我们对这个生物保护圈里特有的生活环境的印象。我们的车子正在保护区林间的公路行驶着。突然间,同车的一个人叫了起来:“狍子,狍子!”大家一齐朝车窗外望去,果然,就在距离车子一百来米远的地方,一只棕色的狍子出现在我们眼前。它似乎并不怕车子和坐在车子里面的人,只是用眼睛朝我们的方向瞧一瞧,毫不经意地越过公路,最后消失在森林中。“为什么狍子不怕人?”是的,要不是国家把这里划定为自然保护区,严禁打猎砍伐,狍子怎能有这样的胆量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