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甘当“配角”的人——记航空医学研究所资料员饶毓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2
第3版()
专栏:献身四化的人

甘当“配角”的人
——记航空医学研究所资料员饶毓菩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称赞本所资料组负责人饶毓菩是个好党员。他不为名利,不辞辛劳,甘当“配角”,所里不少科研成果都凝结着他的一分劳动和汗水。
饶毓菩是从1964年开始搞资料工作的。他在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从1973年到1979年编写资料21万字以上,审稿约50万字。
资料工作是“科研工作的先行”。饶毓菩考虑到资料对科研人员的启示借鉴作用,力争编译资料达到“三新”的要求:即新动态、新成就和新技术。多年来,他经常不分白天黑夜,在那浩如烟海的外文资料中寻觅,一旦发现一个有新意的材料,不论是一两句话还是几万字,都立即翻译出来。
一天晚上,他看到一篇美国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介绍一种有关晕机病病因的新观点。这篇文章有两万多字,看起来比较费劲。他经过认真阅读,用五千多字把该文的全部论点摘译了出来,刊登在一个刊物上。这篇译文对于研究“前庭功能”的科研人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饶毓菩编译情报资料十分严格。他常常把上万字内容的资料缩写成千字左右的文章,把上千字的资料压成科研人员几分钟就可看完的短文。有人问他:“老饶,你这样长了压,短了改,要花费多大的精力?”饶毓菩总是爽朗地回答:“科研人员整天忙着课题研究,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我们做资料工作的就要为他们创造一点方便!”
在这个研究所,人们还经常讲起饶毓菩为大家办义务“咨询”的事儿。
有一次,饶毓菩在走访科研人员时发现,本所有两类科研人员寻找资料有困难:一些同志课题任务重,没有充分的时间翻阅资料;另一些同志外语基础差,或只懂一门外语,直接翻阅外文资料有困难。
饶毓菩认为,资料组也可以担负一些义务咨询任务。他对来自科研人员的提问,当场能答复的就答复,当场无法答复的就记下来带回组里发动大家来回答,或者自己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十多年来,饶毓菩为了把资料工作搞好,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一点一滴地积累资料。这些资料现在成了宝贵的财富。
本报记者 蔡善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