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海湾政局和世界石油形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2
第7版()
专栏:

海湾政局和世界石油形势
海湾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中心,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全世界储量的55.5%。由于石油供应日趋紧张,对海湾的争夺也日益激烈,这影响到海湾各国的政局。局势的动荡,又影响到石油的供应,促使油价不断上涨。虽然西方各国正在研究替代能源,但是,仍然难以摆脱对海湾石油的依赖
强玉才
海湾地区是世界最大的产油中心。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截止1981年1月1日,这个地区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三千六百亿桶,占世界探明储量6,485亿桶的55.5%。1980年的平均日产量为1,800万桶,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30%,每天出口为1,700万桶,相当于国际石油贸易量的一半和西方世界消费量的35%。随着世界石油供应日趋紧张,在海湾地区争夺战略资源、战略通道和战略要地的角逐愈演愈烈。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这一地区以及它的周围政变不断、战乱迭起的缘故。
过去一年,世界石油形势之所以动荡多变,石油市场时紧时松,正是海湾地区政局急剧动荡的反映。
以两伊战争为分水岭,石油市场先后出现过两种大相径庭的情景。在去年9月战争爆发前,由于美国、西欧经历着经济衰退,石油需求量下降,石油市场不景气,供过于求,油价下跌。产油国为此不得不作出削减原油产量和冻结油价的决定。战争爆发后,日产分别为350万桶和150万桶的伊拉克和伊朗,很快中断了石油生产,世界石油市场失去了每天约四百万桶供应量,由每天过剩250万桶转为短缺约150万桶,油价又恢复上升。但由于西方工业国有高达55亿桶的石油储备,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国为弥补两伊停产后的缺额又相继提高原油产量,石油市场没有出现1979年初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那种石油抢购成风、油价扶摇直上和到处闹“石油荒”的情景。
但是,海湾地区政局不稳仍然明显地影响了原油供应量。去年世界原油产量比1979年下降5%,平均日产量由6,270万桶下降到5,960万桶,而海湾地区下降幅度高达15%。除沙特阿拉伯有意识地增产4%以外,海湾沿岸国没有一家不减产的。其中科威特减产36.6%,阿布扎比减产5.7%。伊拉克和伊朗因战争减产幅度更大,分别达24.3%和58.8%。当然,除伊拉克和伊朗外,海湾地区其它国家的减产也是同它们实行保护性生产的方针有重要关系。
目前,伊拉克和伊朗时断时续地恢复了一些石油生产。据报道,伊拉克每天输出量恢复到一百多万桶,伊朗每天输出量已恢复到战前水平,每天约为九十万桶到一百万桶。但由于两国石油设施在战争中破坏严重,恢复正常生产尚需时日。另外,还有重新被战火封闭之虞。因此,两伊目前的供油仍处于不稳定状态。
由于世界石油市场目前每天仍短缺约一百五十万桶,油价已开始了新的一轮上涨。去年12月在印尼巴厘举行的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各成员国决定从新年开始都相继调高油价,最高每桶达41美元,最低每桶32美元,平均比原来提高10%。石油输出国组织官方人士指出,涨价是合理的,有克制的,因为1980年西方的通货膨胀率达15%,各成员国从西方进口的物资都涨了价。据美国《石油情报周刊》说,为了抑制油价继续上涨,国际能源机构21个成员国已按每天250万桶的比率动用石油储备。
去年,西方工业国普遍压低了石油进口,进口量比1979年减少了近10%,其中美国减少17%。
为了制止油价上涨,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西方工业国家在继续减少石油进口的同时,正在进行能源转换即降低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煤、核能、太阳能和合成燃料等的比重。国际能源机构去年12月已决定它的成员国今年第一季度继续减少对石油的需求量,停建新的使用石油发电的热电站,鼓励把燃油锅炉改装为燃煤锅炉。日本已制订一项长期计划,10年内将把在能源上对石油的依赖从目前的74%减少到50%。
不过,西方国家的能源转换也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过程,投资巨大,技术要求极其复杂,走完这一过程的道路还相当遥远。在本世纪末以前,石油仍将是它们的能源支柱,对海湾地区的石油依赖可能减轻,但无法摆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