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加快发展轻纺工业是经济调整的需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3
第1版()
专栏:社论

加快发展轻纺工业是经济调整的需要
当前,调整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方面要退够,行政费用要压缩,超过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可能的加工工业要控制。但是,轻纺工业生产要大力发展,继续坚持“六个优先”的方针,保证完成今年计划规定的增长速度,并力争超过。把社会需要的、客观条件允许的生产搞上去,把轻纺工业搞上去,可以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并进一步扩大出口,还可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陈云同志在1962年讲到克服财政经济困难时曾经指出:“尽可能增产人民需要的生活用品。要从重工业方面转移一部分原料、材料给轻工业,再进口一部分原料,增产日用品,回笼货币。人民有了钱,总要使他们能够买到东西,才能心情舒畅。”这些话现在也是完全适用的。今年社会购买力将有较大的增长,为了保证市场商品的供应,就要下大力量增加消费品的生产。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考察,可以说,轻纺工业的增长与下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提供的利润和税收,在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占31.1%,影响着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在国家的出口产品中,轻纺工业产品占45%,是目前我国扩大对外贸易的重要方面;在城乡市场上,轻纺工业产品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约占56%,影响着市场繁荣和货币回笼;发展轻纺工业,还能进一步促进农业、重工业的发展。轻纺工业的发展,关系十亿人民的衣、食、住、用、行,对于安定人民生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稳定经济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发展轻纺工业,投资的经济效果比重工业高得多。根据三十年来投资效果的比较,国家给轻纺工业一元钱投资,轻纺工业缴给国家的收益是十二元;国家给重工业一元钱投资,重工业缴给国家的收益只有七角多。轻纺工业资金收回的时间也比重工业快得多。国家给轻纺工业的投资只要一年零十个月就可以全部收回,重工业资金的收回时间要五年零七个月。轻纺工业出口产品换取外汇额也比重工业大。轻纺工业换回的外汇在外贸出口换汇总额中占45%,重工业占31.9%。轻纺工业消耗能源比重工业要少得多。轻纺工业一年消耗的电力占整个工业用电的12.8%,重工业一年消耗的电力占整个工业用电的54%。轻纺工业吸收劳动力比重工业多得多。据统计,每百万元固定资产,轻纺工业可以安排劳动力257人,重工业只能安排94人。轻纺工业中有不少劳动密集型产品,容纳劳动力多,如工艺美术、服装、皮革、日用五金等行业,每百万元固定资产可安排800人。轻纺工业用人多,这在我国劳动力多的情况下,是一个优势,而不是劣势。我们要发挥轻纺工业的优势,把轻纺工业搞上去,使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逐步由重型结构转为轻型结构,促使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克服当前的困难,扭转经济上的被动局面。我们列举轻重工业一些对比材料,是想说明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关系的必要,决不是说重工业在我们国家四化建设中不重要,更不能误认为重工业可有可无。大家知道,没有重工业就不能支援农业实现机械化,就不能武装轻工业进行设备更新;没有重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不能保卫国家的独立。
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要调整轻重工业之间的关系,有些重工业部门要向下调整,特别是机械工业任务更加不足,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又为重工业支援轻纺工业创造了条件,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推动联合,使轻纺工业同重工业紧密结合起来。重工业怎样支援轻纺工业呢?至少在下列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为轻纺工业提供数量多、质量好、规格对路适用的原材料,使轻纺工业能生产出质量好、品种多、适销对路的产品;为轻纺工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以节能为中心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拿出多余的厂房、设备、技术力量支援轻纺工业。例如,上海市农机局系统有些工厂基本停产或已经停产,空闲不少厂房。可是上海轻工业、手工业部门要搞联合没有厂房,只好新建厂房。如果按照互利的原则,采取联合的形式,把重工业部门空闲的厂房调整给轻纺工业,既利用了现有的人力、物力,减少国家的支出,又可以节省投资,创造新的财富,一举两得。
发展轻纺工业要统筹兼顾,互相配合,各得其所,既要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轻纺工业的积极性,也要防止盲目重复建厂。现在,有些人对于怎样作是发挥优势,怎样作不是发挥优势还分不清楚。有些事情从局部来看是优势,如果从全局来看就不是优势。有些原料产地,把供给大城市的原料留下自己建厂,既违背了国家的原料调拨计划,又生产不出好产品来,结果把原来的原料优势变成了生产的劣势。当然,要解决原料产区同加工企业之间的关系,除了强调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外,还要注意经济利益的合理分配。我们要保护原料产区努力增产原料的积极性,使原料产地有合理的利益。国家规定的重要物资的调拨计划,包括重要的农副产品和原材料,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必须坚决完成,不能打折扣。完成国家调拨计划之后,对于超产的原料可以采取适当补贴、返回产品、利润分成等办法,鼓励增产原料。有的人把这种作法比为“剥削落后地区”,是不对的。沿海大城市工业生产技术条件好,这是历史形成的现象,这种不平衡短时期内是改变不了的。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并不需要在全国所有的土地上都建工厂。也有人说,“我这里生产原料,我就要办工厂”,“就地取材,就地生产”。这话要具体分析。有些原料不能长途运输,应当就地加工。但是,从全局利益来看,目前应当充分发挥轻纺工业生产老基地的优势。
发展轻纺工业还要正确解决部门之间的关系。根据调整的需要,一些重工业部门,包括军工生产部门,都要生产轻工业产品。但是,一定要在各级综合部门的统一规划下,同轻纺工业部门紧密结合,做好市场预测,不要看到“热门”一哄而上,热闹一时,过后又得纷纷下马。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计划要纳入国家计划,进行综合平衡,实行专业化协作。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轻纺工业得到协调发展。
强调轻纺工业要把生产搞上去,不等于说轻纺工业内部没有调整问题。轻纺工业要通过内部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适销对路的花色品种;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果;把短线产品搞上去,把长线产品调下来;扩大出口产品,适应国外市场需要。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轻纺工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国民经济的调整,就是要把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调整过来,逐步由重型结构转变为轻型结构,使得国民经济能够稳定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发展轻纺工业作为生产的中心任务。这不仅是各级轻纺工业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