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从“差错大王”到“质量标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3
第2版()
专栏:

从“差错大王”到“质量标兵”
吴秀英是1971年底从邮电学校分配到合肥市电信局红旗支局当报务员的。开始的那几年,她在发报中常认错字、打倒码,曾经被人称做“差错大王”。有一次,她把一封收报地名为开封县的电报,错发成开封市,使电报耽误了一个多月。用户申告以后,对小吴触动很大,一连几天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打那以后,她决心提高文化水平,熟记电码、地名,熟练发报技术。她把报纸用笔划成许多块块,先是逐字逐句地朗读,然后一字一句地译成电码。一次译不完,下次接着译,直到把每个方块读完译完为止,然后再换一张新报纸继续读译。这样,她既学了文化,又熟记了电码。在学习全国地名中,她除了刻苦地练习地名拼写外,还把相同的地名或同是一个地名但有县、市之分的,作为重点记忆。把易混的地名集中抄在纸上,带在身上,有空时拿出来看,工作时夹在电码本里随时翻查。她还坚持每天上班提前半小时到局练习发报。就这样,她勤奋练习一年,熟记电码三千多,电传发报从每分钟五六十组提高到80组。这时她发起报来也能象师傅们那样轻松自如了。
目前,吴秀英已创造了连续50个月收发报十八万五千六百多份,共740万字无差错的好成绩。最近她光荣地被评为省和全国邮电系统的质量标兵。
(据《人民邮电》)(附图片)
上海第三印绸厂生产的纯涤纶长丝织物——特纶绉,穿着舒适,花样新颖,为顾客所喜爱。 新华社记者 张刘仁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