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重重阻力何处来——张凯贪污案破获的前前后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3
第3版()
专栏:安徽通讯

重重阻力何处来
——张凯贪污案破获的前前后后
编者按:本报曾报道过张凯贪污案,这篇通讯可以引起人们进一步深思。
张凯的“名言”是:“有了钱,可以买权”;任守道的哲学是:有了权,可以卖钱。一“买”一“卖”,于是互相勾结起来。一个曾两次被判刑的临时工,轻易地当上了厂长并大肆贪污,因为他的“迷魂宴”使一些干部“迷”了“魂”。一个勾结和包庇贪污分子的干部,可以获得领导的信任,他自己说是运用了“戴笠忠于蒋介石”的手段。因此,他有恃无恐,在破案过程中设置了重重障碍。现在水落石出,人们应从这里吸取什么教训呢?
1980年7月3日晚,淮北市公安局逮捕了大贪污犯张凯。“淮北市的王守信被抓起来了!”第二天,人们纷纷传递着这个消息,有的人放鞭炮表示祝贺。为什么一个贪污犯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现在,我们从张凯落网的过程,来寻求答案吧!
张凯今年41岁。1963年和1969年,因为诈骗、盗窃两次被判徒刑。1976年初,他曾在烈山公社水泥厂当临时工,因为好逸恶劳,经常旷工,半年后被开除。
1977年春天,张凯找到他在“文革”初期保过的一位地区革委会副主任,请他给淮北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写了这样一封信:“此人我对他比较了解,生活有时不注意,但绝不会出大问题。”凭着这封信,张凯不仅重返水泥厂工作,而且得到淮北市一些领导干部的赏识。不到三年,他发迹了。奥秘十分简单,无非是请客送礼、贿赂干部。用张凯的话说,就是“有了钱,可以买权;有了权,就不愁钱。”
张凯经常大摆筵席,邀请一些领导干部赏光,当地群众称这种宴会为“迷魂宴”。有些人在觥筹交错之后,也确实“迷魂”了,于是,大量物资批给张凯去处理。倒卖之后,张凯再给这些人一定的好处。其中,同张凯勾结最紧密的干部,是市委办公室主任任守道。张凯向他行贿,他向张凯提供情报——其中有市委的运动部署、人事调动、群众检举张凯的内容……。每当张凯东西送少了,任守道就会笑嘻嘻地说:“老张,注意呵,最近写你的人民来信又不少……。”张凯心领神会,连忙打点了东西送上去。
郊区党委副书记赵德宏原来对张凯没什么好印象,可是,张凯送上四瓶“古井”酒,赵德宏脸上马上浮起一层笑容。以后,两人干脆以兄弟相称了。
在任守道、赵德宏等人帮助下,张凯重返水泥厂后才一年,就当上了管生产的负责人。他一上台,先把会计、保管员、司机、门卫等人员都换成他信任的人,接着就打乱厂里已有的规章制度,肆意进行贪污、盗卖和诈骗活动,把一个好端端的水泥厂搞得乌七八糟。后来,张凯在水泥厂混不下去了,任守道等人又设法把张凯调为“淮北市制革厂”厂长,总揽生产、采购、销售大权。这几年,张凯贪污、诈骗、投机倒把非法所得三万一千余元。
几年来,水泥厂的吴道恒同志曾两次向上级领导投书揭发张凯的问题。当他正盼着回信时,却听见张凯骂街:“你写吧,写一火车,也是回到我的皮包里!”很明显,信转到任守道手里,任守道又交给了张凯。任守道还私自派人调查吴道恒的所谓问题,把吴道恒整出了水泥厂。尽管如此,群众揭发张凯的检举信还是不断上送。1979年8月,水泥厂杜本勇等五位同志又联名写信揭发张凯。这一次,信送到了市委副书记邹云龙手中,老邹立即批交市人民检察院查处。
张凯的专案侦查刚开始不久,检察院接到市委电话,要求暂停查办。原来任守道对几个市委书记说,“张凯我查过,没有问题”,“他们搞张凯不是目的,是要搞乱市委”,这使市委领导犹豫起来。
问题尖锐地摆在面前,检察长赵兴平找到市委政法领导小组组长袁乃英。袁乃英坚定地说:“人民给我们独立检察的权力,我们决不能饶过那些坏人!”年已六十的赵兴平也说:“搞!搞到底!”
侦查又开始了,但步步都有阻力。检察院便把调查重点转移到外省外县。两名办案人员茹苦含辛,沿着张凯犯罪活动留下的蛛丝马迹,终于拿到了张凯一部分犯罪事实的确凿证据。
已经得到风声的张凯,公然在大街上叫骂:“谁查我,我就和谁拚,我没有枪,有刀,杀了他全家。”就在这时,检察院批准依法逮捕了张凯。
张凯抓起来了。但斗争并未结束。任守道、赵德宏等人又放出一股风,说“张凯好抓不好放”,“抓张凯是大冤案”。检察院为了澄清视听,举办了张凯罪行展览,展出了从张凯家查获的各种赃物和成迭崭新的人民币,总值达二万三千余元。六万多观众观看了展览,在留言簿上写下正义的呼声,坚决支持检察院仗义执法,为民除害。
省委很重视这个案子,派了一个联合工作组到淮北市。终于,市委也下了决心,组织了力量。随着案情的深入调查,一些党员干部违法乱纪的行为也被揭露出来了。任守道、赵德宏大量接受贿赂,包庇坏人,又犯有其他渎职罪,已触犯刑律,被依法逮捕。同时,发现还有几个干部有牵连,市委决定让这几个人停职检查。淮北市群众说:“这叫拔出萝卜带出泥。”
张凯的贪污案破获了。但是,人们更关心的是案子以外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两次判刑的临时工,在打倒“四人帮”以后,能这么快地变成一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
市委常委一连开了三天民主生活会,他们感到从这件事中可以吸取的教训是很多的。张凯行贿的干部,仅科级以上的就有20人,其中有几个市委的领导干部。行贿的赃款达四千五百余元。四年来,到他家吃喝的县和科一级干部有几十个。那么多的干部热衷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有的不过几瓶酒、几盒烟就被轻而易举地打趴在地。事实说明,反对腐蚀,防止被拉下水,是干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在,需要提拔中青年干部,任守道就是一个准备提拔的对象,因为他能够忠于领导。用任守道的话来说:“要想得到领导的信任,只有忠于领导。戴笠为什么升得快,就是因为他忠于蒋介石。”有些领导很欣赏这种
“忠心”,殊不知,他背着领导,利用职权,借给别人开后门招工、调动、入党、提干之机,敲诈勒索,接受贿赂,得到证实的就有三千四百余元。由此可见,选拔干部,不走群众路线,而决定于几个领导人的好恶,弊病很大。
清查工作不彻底,也带来了后患。赵德宏就是一个造反起家的干部。“文革”期间,他伙同一帮人搞打砸抢,私设公堂,刑讯逼供,致人死命。可是,清查运动来了,他检查几句,就过了关,并仍然占据领导岗位。群众一针见血地说:“他的本事就是讨好领导往上爬。”他把富饶的郊区当作自己的私人庄园。几年来,他向下索取的财物价值达三千一百余元,向上行贿的东西价值近一千八百元。他在郊区搞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会战,浪费巨大,仅扩建渔场报废一项就损失21万元。他却靠着这些名堂,骗取了个人的荣誉。市委最近决定,撤换一些在“文革”中搞打砸抢、有民愤而现在仍在领导岗位的人的工作。
在办案查账中发现很多社队企业账目不清,制度混乱,没有民主管理和监督,给了张凯这样的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在当前改革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时候,怎样堵住这些方面的漏洞,也是个愈来愈突出的问题。
要消除这些不正之风,我们必须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
新闻研究生 晓霞 成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