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短期痛比长期痛要好——谈为什么基本建设要一次退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6
第4版()
专栏:

短期痛比长期痛要好
——谈为什么基本建设要一次退够
本报评论员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该退的不退,该进的就进不了。从目前的基本建设来说,退,一定要一次退够。这是我们从全局出发,使整个经济由被动局面转为主动局面的一个根本问题。
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调整,但真正的全面调整还是从今年开始。过去的缺点,就在于基本建设战线不仅该退的没有退,反而越拉越长。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认真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该退的退不下来,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有的部门或地区的领导人,对中央这一方针执行不力。你要把长线调下来,他却变着法儿继续上;或者口头上也说要调整,实际上则明下暗上。这主要是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没有很好地认识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在经济工作中,多年来人们习惯上形成这样一些概念,就是:上比下好,进比退好,大比小好,高比低好,快比慢好。一句话,实际上是认为“左”比右好。所以,中央提出调整经济,一批建设项目要下马,一些同志就感到不够劲,顾虑这顾虑那,怕这怕那。有的同志说什么“要骑在马上调整”,深怕与“下”字、“退”字沾上边,似乎那就不算革命了。其实,上与下、进与退、大与小、高与低、快与慢,都是辩证的统一。每一对矛盾着的双方,是好是坏,都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该上不上、该进不进固然不好,该下不下、该退不退同样不好。多年来的教训反复证明,盲目追求高速度、大跃进,只能给人们带来无穷灾难。“左”的苦头我们已经吃够了,决不能再干那种想抓住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蠢事了。
调整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都要树立全局观念。不少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预算内的基本建设计划虽然压缩了,但是预算外的基本建设项目则不断扩大,基本建设的总规模并没有压缩下来。近年来全国增加了近万个企业,其中不少是盲目发展起来的。有些棉花、烟叶、蚕丝产区,片面强调发挥地方优势,不愿按国家计划调出原料,不考虑自己的技术条件,重复建设纺织厂、卷烟厂、丝绸厂等,结果“以小挤大”、“以技术落后挤技术先进”,造成很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问题,务必要引起我们重视。有些建设项目,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考虑,上去是有利的,但是从全国衡量,则弊多利少,这就要以大局为重,坚决停下来。
基本建设退到哪里才算退够?就是要退到建设规模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我们国家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经济稳定极为重要。建设的规模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进了,就会出现混乱;两者适应,经济就会稳定。
有的同志不愿意一次退够,怕伤筋动骨,想花上三年五年时间,慢慢退。这实际上是一种钝刀子割肉的办法。很显然,短期痛比长期痛要好,痛一年比痛三年五年要好。我们主动地采取果断措施,一次退够,虽忍痛于一时,但换来的却是国民经济的稳定,把失调的比例关系快些调整过来,使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能够在稳定的基础上健康前进。如果对调整工作犹犹豫豫,拖拖拉拉,欲下不忍,欲上不能,旷日持久,恶性循环,整个经济就会越来越被动,到那时再被迫进行调整,才真正要伤筋动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