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马克思为封建官僚画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6
第5版()
专栏:

马克思为封建官僚画像
岳平
同业公会是官僚机构的唯物主义,而官僚机构则是同业公会的唯灵论,同业公会构成市民社会的官僚机构,官僚机构则是国家的同业公会。
官僚精神就是“形式的国家精神”。因此,官僚机构把“形式的国家精神”或实际的国家无精神变成了绝对命令。官僚机构认为它自己是国家的最终目的。既然官僚机构把自己的“形式的”目的变成了自己的内容,所以它就处处同“实在的”目的相冲突。因此,它不得不把形式的东西充作内容,而把内容充作形式的东西。国家的任务成了例行公事,或者例行公事成了国家的任务。
官僚机构的普遍精神是秘密,是奥秘。保守这种秘密在官僚界内部是靠等级制组织,对于外界则靠它那种闭关自守的公会性质。因此,公开的国家精神及国家的意图,对官僚机构来说就等于出卖它的秘密。因此,权威是它的知识原则,而崇拜权威则是它的思想方式。
官僚精神纯粹是一种耶稣会的精神、神学的精神。官僚是国家的耶稣会教徒和神学家。官僚机构是〔国家祭司〕。
官僚政治是一个谁也跳不出的圈子。它的等级制是知识的等级制。上层在各种细小问题的知识方面依靠下层,下层则在有关普遍物的理解方面信赖上层,结果彼此都使对方陷入迷途。
对于官僚来说,真正的科学是没有内容的,正如现实的生活是毫无生气的一样,因为他把这种虚假的知识和这种虚假的生活当做真正的本质。
……官僚把现实的生活看做物质的生活,因为这种生活的精神在官僚机构中有其独特化的存在。因此,官僚机构必须使生活尽可能物质化。
在官僚机构中,国家利益和特殊私人目的的同一表现为以下的形式:国家利益成为一种同其他私人目的相对立的特殊的私人目的。
就单个的官僚来说,国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的手段。
以上这些话,都是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00—303页)一书中摘引的。这篇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比较难读,但是这几段话只要认真多看几篇,还是可以弄懂的。这些话,言简意深,把普鲁士封建专制国家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揭露出来了,给历史上存在过的封建官僚政治画了一幅像,实在值得一读。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还是一个政治上不统一、经济上很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关系盘根错节。当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在英、法等国开始取得统治地位的时候,德国社会还在沉睡着。所以,马克思说,“德国并不是和现代各国在同一个时候登上政治解放的中间阶梯。甚至它在理论上已经超越的阶梯,它在实践上还没有达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这个时期,支配德国的国家哲学是黑格尔学说,而按这个学说的保守的反动的政治观点,普鲁士的社会政治制度被认为是历史发展的最高成果,普鲁士君主制是最良好、最完备的制度,这种封建等级制和官僚政治的存在是必要的,是“绝对观念”的体现。黑格尔的社会政治观点,是忠实于普鲁士君主制度并为它服务的,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妥协、甘心向国王屈服的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马克思着手批判这个学说的前后,正是欧洲各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和革命运动日益成熟的一个时期,好多国家人民群众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有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制度的斗争。在这种革命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下,社会生活日趋活跃,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成立各种团体,以讨论哲学、宗教等问题的方式,抨击普鲁士的现存制度。这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中心已经转移到德国,德国处在革命的前夜。德国的资产阶级很软弱,他们强烈要求统一,废除封建制度,但是又害怕人民,害怕革命,认为革命是“无理性的,野蛮而可怕的”(黑格尔语),宁可屈服于封建贵族,希望他们从上而下地实行改良,使封建经济转变为资本主义经济。也就是希望保持现存的君主政体和市民社会的秩序,由国王代表国家从上面赐给他们恩惠和雨露阳光。最好国家的形象就象他们的同业公会那样,为他们谋利益。实际上资产阶级的这种希望,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在官僚机构中,国家利益和特殊私人目的的同一表现为以下的形式:国家利益成为一种同其他私人目的(指人民的利益)相对立的特殊的私人目的(指封建官僚们的利益)。”简而言之,官僚机构实际上是只听命于君主一个人的,确切地说,他们只为属于他们封建官僚政治圈子里的人谋利益,其他的芸芸众生全不在话下,都不过是一堆
“被支配、被统治、被占有”的“没有定型的东西”。(黑格尔语)所以,马克思说,“在普鲁士,国王就是整个制度;在那里,国王是唯一的政治人物。总之,一切制度都由他一个人决定。”这种制度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2、411页)这就是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的封建专制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至于封建官僚的其他种种特征,比如闭关锁国,故作神秘,迷信权威,等级森严,上推下卸,弄虚作假,例行公事,形式主义,不讲科学,追逐特权,图谋私利,贪图享受等等,马克思都作了生动的刻画,勿需我们多说了。
马克思对当年封建官僚的描绘,对我们说来已经是一幅历史画卷,但是同时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它象手术台上的无影灯,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看准我们自己的问题。不久前,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曾经坦率地告诫全党,官僚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无论在我们的内部事务中,或是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为了克服官僚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要改革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将会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马克思当年揭露的封建官僚是封建社会制度的固有之物,是它的头脑、心脏、神经,是这个制度本身不能克服的。所以马克思对它用的“不是解剖刀,而是武器”,还提出这样的著名结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他号召“应该向德国制度开火!一定要开火!”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只是它不完善,它在实践中,我们的一些弊端是同这种不完善有关的。比如官僚主义现象有的就是这样。而有的则属于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作风、党性修养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待这种官僚主义,是用解剖刀,掸子,洗涤剂。有的动手术,割去健康肌体上的“赘瘤”;有的除尘去垢,使其重放光辉。总之,克服官僚主义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