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稻米之国——缅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6
第6版()
专栏:

稻米之国——缅甸
柯贤伟
缅甸素以“稻米之国”著称于世,曾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米输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缅甸每年出口大米三百多万吨,约占世界大米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二。在缅甸辽阔的土地上,水渠纵横,稻田连绵。缅甸常把自己的国土誉为“金色的土地”。
缅甸地处热带,终年雨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种植稻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缅甸的稻谷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和锡唐河河谷一带,产量几乎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缅甸有耕地一亿五千万亩(包括三千万亩休耕地),而水稻种植面积在各类农作物中居首位,占七千多万亩。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缅甸地多人少,平均每个农户占有土地近两公顷。过去,由于长期遭受封建和殖民统治,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靠天灌溉,不施肥,不除草,耕作粗放,因此产量低。近几年来,缅甸政府一再指出要使农业生产面貌有个较大改变,强调通过农业增产,增加国内消费和发展出口,使国民经济获得发展。在二十年长期经济计划和短期经济计划中,农业生产均占优先发展地位。
缅甸政府特别重视发展稻谷的生产。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采取了科学种田、推广良种等措施。七年前,先在仰光省岱枝镇区(相当于我国的县),组织几十名农民,在两千一百多亩耕地上进行稻谷高产试验,并派农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结果,取得了比全国稻谷平均亩产量增加两倍的高产。这样吸引了更多的农民积极参加,第二年高产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十多倍,并取得连续高产的优良成绩。由于连续两年取得了成功经验,岱枝镇区成为缅甸第一个“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的镇区。从此,缅甸政府就在全国许多地方推广高产良种。1978—1979年度,缅甸23个实行“全镇区水稻高产计划”的镇区,耕地达一百八十多万英亩(约合一千一百万市亩),共增产稻谷46万吨,占当年全国稻谷总增产额的一半。由于实施稻谷高产计划,稻谷平均每市亩产量已由1974—1975年度的116公斤增加到1979—1980年度的146公斤,增长了25%。现在,全部种植高产水稻的镇区已有四十多个。与此同时,缅甸还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资,增加向农民供应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甚至专门设立农业银行以增加农业贷款。
近年来,缅甸每年都从农业大专院校和试验中心向农村输送大批技术人员,并为农民举办训练班,以推广科学种田和使用良种。
由于采取了以上有效措施,缅甸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稻谷总产量逐年增加。1974—1975年度全国产稻谷844万吨,1977—1978年度增加到931万吨。而1979—1980年度虽然气候反常,雨水不足,但全国的稻谷产量达到1,065万吨,创历史上最高水平。根据缅甸有关部门公布的材料,去年缅甸又是一个丰收年,稻谷的总产量在一千一百万吨以上。这个数字大大超过战前的740万吨。
缅甸生产的大米,不但能够满足本国人民的需要,而且每年平均出口大米五十多万吨(由于缅甸人口增长率高达2.2%,大米出口量大大不如战前)。1979—1980年度有七十一万多吨大米出口,占外汇收入的大部分。预计今后大米出口还将会继续增加。(附图片)
缅甸万塔之城——蒲甘。
李兆乾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