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吸毒的悲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7
第7版()
专栏:

吸毒的悲剧
卢继传
不久前在西德的一个城市,人们在一间森林小屋里发现一对兄妹自缢:哥哥叫西格弗里德,26岁,同父异母的妹妹叫雷娜特,16岁。自杀那天,雷娜特用头巾将自己吊死,她哥哥将她的尸体放在沙发上,然后把绳子套上自己的脖子,也悬梁自尽,这出悲剧事后经过调查,原来他们都吸食海洛因,上了瘾而无法自拔,可是买毒品的花费越来越多,无力支付。在这种毒瘾纠缠下,经过反复考虑,便写下最后一封信,走上了这条死路。
这种由于吸毒而自杀的悲惨事例今天在西德并不是绝无仅有的。
最近还发生过两个女青年惨死的悲剧。其中一位叫玛西,曾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另一个是失业教师。
她们都只有21岁。一天晚上,她们在酒吧间,一边默默地喝着香槟酒,一边写着信。然后,她们带着两支海洛因注射液和一根尼龙绳,去寻找“一处能把一切抛到脑后的地方”。第二天,人们发现她们吊死在铁路桥上。
这种惨事,在我们看来的确是令人震惊的。可是,今天在西方已经成为司空见惯,引不起轰动的新闻了。西方青年人吸毒成风,成为一种普遍而又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西方报纸报道,西德吸毒的青年很多,在18—25岁青年人中间,长期吸毒者占45%,他们当中每年有300人因吸毒而死。在18—25岁的600万青年人中,“瘾君子”竟有24,000人。更可怕的是,年幼的小学生中吸毒上瘾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在西德,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青年吸毒者也都不在少数。在美国更不用说了,吸毒情况更甚于西欧。难怪,西欧报界一再惊呼“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死于吸毒”。
西方社会,表面上看来,有比较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无数青年却沉沦于精神的空虚之中,他们从毒品的麻醉中寻求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种矛盾的现象难道是偶然的吗?今日的西方世界,猛一看的确花花绿绿,五光十色。但是隐藏在这块漂亮帷幕后边的是日益严重的经济衰退,企业、工厂关闭,大批工人失业。首当其冲的便是广大的青年人,他们找不到职业,精神上没有寄托,心里聚集着不满、失望、苦恼、消沉、郁闷……,于是乎,吸毒便成了他们最好的精神慰藉。
在个人主义极端膨胀的西方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自我和金钱利益为中心。他们视家庭、婚姻、道德为束缚,甚至放纵、儿戏。结果非法同居,随意离婚抛弃家庭、儿女,简直到了可怕的程度,使得成千成万的家庭瓦解,孩子们失去家庭温暖和管教,流落社会各个角落,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此时此刻,毒品贩子集团乘机而入,并设下圈套:先是免费让孩子们吸一吸海洛因,吸上几次之后,就上瘾了。
毒品给青少年带来灾难,反过来又危害社会。青少年吸毒成瘾,当他们无钱买毒品时,就不得不进行偷窃、抢劫、讹诈和卖淫。结果,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增高。这个问题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