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鲸粪与龙涎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7
第8版()
专栏:

鲸粪与龙涎香
李松晨
一听到“粪”字,不免有人要捂起鼻子。“粪”素来是和臭味相联的。然而,有一种抹香鲸粪,却是目前世界上最珍贵的香料原料之一。
抹香鲸粪本来是抹香鲸胃里的一种病态分泌物,刚从体内取出时也有一种呛人的难闻气味,但是当人们对它进行洗涤、烘干等加工后,就变成世界驰名的龙涎香。
由此联想到对失足青年的挽救。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十年干扰破坏,社会、学校和家庭削弱了对青年应有的教育,致使一些青年失足,掉进了污泥坑,沾染了一身臭气,养成了一些恶习。在这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一种病态分泌物——社会病态分泌物。那么,他们能不能也改造成“龙涎香”呢?
抹香鲸胃里的病态分泌物——鲸粪之所以能够变成龙涎香,那是因为它本身含有香的因素,抹香鲸粪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氯化钾、苯甲酸,但最有价值的是含25%的龙涎香素。失足青年之所以被称作是失足,那就是说他们的本质还是好的,“香素”还在。他们原本都是天真无邪的孩子,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儿童时期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比较好的教育,只是后来到了青年时期碰上了林彪、“四人帮”一伙分泌的毒素,才变坏了、变臭了。只要耐心细心地给以“洗涤”、“烘焙”等等加工,他们完全可以变香。
鲸粪变成香料和药物原料的龙涎香,中间须经几道工序,特别是把它作为香料使用时,不拿火点燃是不会放出奇香味的。而失足青年要变成有为青年,这中间改造、教育的过程,比起加工“龙涎香”来,自然更费力,因为人是活的,会跑,会跳,还会有反复。不经几番琢磨,不对症下药,失足青年也决不会成“龙涎香”的。然而失足青年可以改变成有为青年,这也毕竟是事实。郑州市有个浑称“拉兹师傅”的青年,从十二岁开始偷窃,浪迹全国,被很多人看作不可救药,然而现在却变成了金不换的回头浪子。这中间,街道干部邵玉华是下了“铁杵磨绣针”的苦功夫的。开始,邵玉华上门谈心,总是吃闭门羹和遭受冷遇;但她从不灰心,抱定了“就是一座冰山也要把他暖化”的决心,把这位青年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视他的错误为自己的耻辱,视他的进步为自己的光荣。终于使这位“胆大而无识”的违法青年,从内心里感到党的关怀,一步步走上了痛改前非的道路。
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中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十分重要,失足青年的转变更是如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失足青年的加工、改造工作,决不能因其沾染了臭味而对之掩鼻远避或在加工、改造过程中不愿下苦功夫,花大气力。本来,我们无产阶级的根本任务是要改造世界。从改造失足青年来看,也可以说我们的社会是一座大的香料加工厂,我们应该是香料加工者,是造就香人的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