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学习《周恩来选集》上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8
第2版()
专栏:

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学习《周恩来选集》上卷
王任重
《周恩来选集》上卷出版了。这是1981年第一件大喜事。过去不少人只知道周恩来同志是精力超人、才能出众的实干家、组织家,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而不大知道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实,周恩来同志在中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运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对于推进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对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曾作出了杰出的理论上的贡献。《周恩来选集》上卷的出版,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这本著作,不仅对我们学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正确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面临的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
本文仅就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问题,谈一些学习体会。
毛泽东同志在1945年曾说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论联合政府》)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大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于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特有作风的总结和概括。从《周恩来选集》上卷所收入的著作来看,周恩来同志对于树立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作风,是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的。
在《周恩来选集》上卷,关于党的建设的许多篇章中,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周恩来同志甚至把它铭之座右:“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我的修养要则》)大革命失败后,他要求党员职业化,着眼点是使党员能深入群众,“把党的影响扩大到群众中去,同时能把群众的意见正确地反映到党里来,使党成为真正群众的党。”他认为,做一个好的党的领导者必须:“(1)与群众接近和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要与他们打成一片;(2)倾听群众意见;(3)向群众学习;(4)教育群众,不做群众的尾巴。”(《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在解放战争后期,反动派对蒋管区人民加紧镇压的情况下,他代表党中央指示地下党:“无论反动派如何疯狂镇压,只要我党能有清醒的头脑,灵活的策略,并坚决依靠广大群众,而不犯冒险主义错误,我们是一定能够对付反动派的进攻,保持并发展自己的阵地的。”(《蒋管区斗争要有清醒头脑和灵活策略》)在全国胜利前夕,他要求共产党员“只有经常接近广大的群众,才能增加自己的勇气。一个人坐在房子里孤陋寡闻,这样不行,应该在千军万马中敢于与人家来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这样才算有勇气,这种人叫做有大勇。”他说,“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的问题”,“这是我们进行革命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这些论述体现了一个真理,就是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便会迷失方向,便会失败;反之,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就能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源泉。“革命每天都在向前发展,只要我们能够深刻地去了解群众的情绪,便可以引导我们走向积极的道路。”(《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这些话,说得多么实际,多么深刻,多么值得我们深思!当前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坐机关、开会议、写文件,而不到基层到群众中去看一看,听一听,和他们商量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官僚主义作风,一定要坚决纠正。
关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问题,这是思想路线的问题。思想路线是政治路线的基础。毛泽东同志说:“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实践论》)所谓客观,是指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所谓实践,是指群众生活、生产、群众斗争的活动。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只有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并通过群众的社会实践,才能检验主观认识,检验党的方针、政策之是否正确,才能避免和克服“左”的或右的错误。在谈到宣传工作时,周恩来同志曾指出:“在革命战争和阶级变化的发展上,需要我党有领导的预见,但证实这个预见的正确,还需动员全党领导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循着这个预见的方向努力奋斗,否则,预见便会落空。所以,宣传只能起原则启示和一般推动的作用,最主要的还靠群众自己切身经验来证明。如果空谈某某为君主立宪派,而不去争取民主同盟、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旅美中国和平民主同盟等走向进步,并在实际斗争中揭露美蒋阴谋,反对对美蒋的任何幻想与保存美帝侵略及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的任何企图,以证实和孤立这些君主立宪的右翼分子,那么,群众的觉悟不但不会提高,甚至还会反对我们的宣传,以为是无的放矢。可以说,这种宣传有不如无。”(《关于当前民主党派工作的意见》)这些论述,还有《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论统一战线》、《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等等中的论述,都洋溢着实事求是的观点,体现了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作风。
关于自我批评的作风问题,周恩来同志是光辉的榜样。他的一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谨慎谦虚,勇于自我批评,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爱戴。他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夜以继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但从不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而常常用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来自勉和勉人。《周恩来选集》上卷里,就有好几处自我批评的话,说得诚恳自然,一点也不矜持做作。
不久前,陈云同志指出:我党的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事实上,不只是由于我们党是领导国家政权的党,才这么紧要。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时期,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过是在全国解放以前,形势迫使我们党必须有一个好的作风,搞什么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特殊化,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就会被敌人打垮、消灭。那时这个问题比较好理解,容易受到重视,“三大作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成功和失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逐步形成起来的。抗日战争后期的整风运动,我们党的七大,使“三大作风”大大发扬起来。这是我党领导解放战争很快取得胜利的一个主要原因。建国以后,形势变了,地位变了,我党成为代表无产阶级领导全国政权的党,在这种新情况下,有些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容易模糊了,不那么重视了。特别是经过十年动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空前严重地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今天我们的党风,虽然已经有相当的进步,但是尚未根本好转,还需要我们做极大的努力。今天,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进一步阐明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的四项基本原则。要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决克服不正之风。党不能命令群众,只能说服教育群众。我们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而不能变成高踞群众之上的“官老爷”。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端正党风的极端重要性,一定要整顿好党风。不然的话,就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当前的困难,顺利地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整顿党风的自觉性,坚决向官僚主义、特殊化、自由主义等等不正之风作斗争,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的战斗力,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贯彻执行《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进程中,认真地学习周恩来同志的著作,我们一定会从中得到教益。
整顿党风,要从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党纪几个方面去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员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提高共产主义的觉悟,是最重要的。周恩来同志一贯重视思想教育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作用。早在1928年,周恩来同志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文中,就明确地提出了:“发展党内政治的讨论,提高政治的水平线。各级党部都要尽可能地讨论一切党的政治问题,引导每个同志都尽量发表对于政治问题的意见。同时加紧党内的政治教育,提高党的理论水平。”对于开展党内斗争,他不赞成简单地运用组织手段,而强调要在思想上理论上解决问题。他说:“中国党自‘八七’会议以后,对于机会主义的纠正,在组织上有相当成功、但在理论上思想上的斗争,并未完成……”。“除了组织上的制裁之外,思想上理论上的斗争,是绝对必要的,这是目前巩固党的很重要的武器”。(《托洛茨基反对派在中国发生的原因及其前途》)我们党的一些同志,作风不正,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社会的根源,要解决问题,除了必要的纪律处理之外,主要应抓紧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准则》的学习,在全党进行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党员标准以及党员、干部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党员自觉地接受群众的监督,认真地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我们确实有许多模范党员,优秀干部,我们应当表扬他们,用先进的榜样教育人,并使搞不正之风的人看后感到羞愧。对于那种把党的教育当作耳旁风的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阳奉阴违的人,遇事采取官僚主义态度,不顾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谋求私利的人,必须进行批评教育。对违法乱纪者,要通过纪律检查部门严肃处理。对触犯刑律的人要依法制裁。
当前,我国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都是很好的。整顿党风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只要各级党委、广大干部共同努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一定会发扬光大起来,我们党就一定能够重新树立起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更好地担负起领导“四化”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