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到人民生活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8
第5版()
专栏:文艺短评

到人民生活的海洋中汲取营养
姜鹰
当前,我们的文艺创作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基础上,要迅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有所突破,不断有所发展,我们认为,作家深入生活的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关于作家深入生活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辞》中也指出:“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素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粉碎“四人帮”以来的文艺创作,从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到题材的多样,表现手法的丰富,都有很大的突破,很大的发展。这是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自觉地到人民生活的海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进行艰苦劳动所取得的成果。但是,也要看到,丰满地、深刻地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斗争的作品数量还比较少;有些曾经写出过具有一定影响的作品的作者,近年来的创作艺术质量也有所下降;有些作品比较肤浅和单薄,个别的甚至出现生编乱造的现象。出现这些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者的生活视野不够开阔,生活积累不够厚实,对新的事物不够熟悉,对生活的体察、研究不够深入,恐怕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进一步深入生活,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活向作家提出的要求。历史上进步的作家和艺术家,几乎毫无例外都是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变革的风涛中,把握时代的脉搏,倾听人民的呼声,并用自己的笔来参与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斗争的。建设四个现代化,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是我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共同愿望。反映广大人民群众为四个现代化英勇献身的情景和壮丽多彩的场面,塑造四化建设中那种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有披荆斩棘的意志和开创局面的魄力的新人形象,这是作家、艺术家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然而,对于四化建设这个新事物,对于如何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斗争这个新课题,我们的不少作者——包括老作家,也包括中青年作家,还是不太熟悉和缺乏经验的。这就有一个突破自己的生活圈子,开拓自己的生活视野,努力去熟悉自己原来不熟悉的事物的问题。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要听从时代的号令,投身到四化建设的激流中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虚心学习、请教和认真体验、思考,“不熟悉的”就会转化为“熟悉的”,就可能在这个值得大写特写的题材上大有作为。
进一步深入生活,这也是作家、艺术家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写自己还不大熟悉的生活,作家要深入到那个陌生的天地里去,变“不熟悉”为“熟悉”,然后才能进入创作过程;就是写自己比较“熟悉的”,同样也有一个深入生活的问题。生活,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一泓清水,而是极其错综复杂的。有时候我们自以为熟悉了的,其实并没有真正熟悉;有时我们自以为理解了的,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身在庐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是常有的事。认识需要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熟悉生活、理解生活也没有止境。因此,我们的作家、艺术家首先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不断观察生活、研究生活,这样,才能透过各种表象、假象掌握事物的底蕴,理解生活的真正含义,创作才有可能反映出时代的某些本质方面。
深入生活,是提高艺术水平、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的作家,要提高深入生活的自觉性,在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各种方式,在生活的土壤上把自己的根扎得深一些,再深一些。我们的各级党组织,要关心、鼓励和支持作家深入生活,帮助作家做到既有点的深入、又有面的了解。我们相信,作家、艺术家在进一步熟悉生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表现能力,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给人民群众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