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美刊谈苏联经济不景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8
第7版()
专栏:在外国报刊上

美刊谈苏联经济不景气
美国《新闻周刊》1月12日发表题为《低效率的专家》一文,分析了苏联经济不景气的原因,现摘译如下:
一年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用不平常的语调,面带怒色作了一个报告,大谈苏联经济的缺点,训斥了11个工业部长,说他们经营管理不善,工作效率太低,连基本的消费品如肥皂、牙膏之类都供不应求。自从这次讲话以后,情况却更糟了。
1980年,苏联生产大幅度下降,钢和煤的生产都没有完成计划,工业产值只增长了3.6%,低于五年计划规定的4.1%的指标。石油是苏联获得西方硬通货的主要手段,也是对华约组织成员最重要的出口产品,1980年的产量比指标少300万吨。去年秋天,苏联再次遭到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只有18,920万吨,比计划少5,000万吨,肉类产量也随之锐减。
苏联不景气经济的基本弱点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与美国保持实力平衡,克里姆林宫就顾不上把钱花在生产国内的日常必需品上。为了使苏联的庞大机器保持集中控制,莫斯科制造了一个官僚主义的无底洞,吞没了生产的积极性,而只注意生产指标,不顾产品质量。在里加,最近有2,819辆汽车运到码头准备出口,只有448辆合格。在伊尔库茨克,一家发电厂发生的锅炉事故,原因是煤里有大块的金属和石头。
苏联还出现劳动力的危机,人口增长的降低带来了技术工人的短缺。莫斯科设法用自动化来弥补这一缺陷。在七十年代,花了300亿美元来更新设备,然而体力劳动的工人却只减少了1%。
摆在苏联计划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任务是如何使工人更有效地工作。目前,刺激工人积极性的方法很少。苏联产业工人平均每月工资约为225美元,国家供给大部分住房和社会设施,花费很少,大部分收入只得贮存起来,因为大部分消费品不值得购买,超级市场的货架常常是空的。许多工人对政府计划工作者持蔑视的态度,有一种十分普遍的说法是:“既然政府佯称我们生活改善了,那么我们也就装着工作得比过去努力。”
解决苏联农业中很多问题的方法似乎十分简单,即让农民有更多的个体经营。集体农庄里的自留地仅占全国耕地的3%,然而却提供了全国30%的食品。苏联领导人不愿让农民有更多自主权,因为这样会削弱它对农业的控制。
克里姆林宫不得不尝试一下经济改革。柯西金在六十年代中期曾搞了经济改革,但没有成功。即使作些小小的调整也难以付诸实施,更谈不上今后作重大的改革。
(世绍摘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