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国子监今昔(图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8
第8版()
专栏:每周画刊

国子监今昔
国子监是我国古代国家的最高学府。我国很早就有国家办学的传统,汉代称作太学,晋代叫国子学,唐代设立国子监。北京的国子监建于元代大德十年(1306年)。当时在国子监学习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汉、满、蒙古、回等民族的学员,还有来自高丽、暹罗、交趾、俄罗斯的外国留学生。辟雍殿是国子监的主要建筑之一,是皇帝讲学的殿堂。辟雍殿北面的彝伦堂,是国子监藏书的地方。国子监保存有十三经刻石,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辟雍殿西北有一株元代古槐,清乾隆初年树枯叶落,后又萌芽发枝。如今古槐仍在茁壮生长。
现在,这里是首都图书馆。古老的学府焕发着青春的光彩。
首都图书馆于1956年迁至国子监。馆内设有综合阅览室、科技阅览室、社会参考阅览室和期刊阅览室,共有读者座位三百六十多个。馆内藏书200万册。全馆每天接待读者约1,200人次,借阅图书2,500册次。
悬在太学门上的匾额。
辟雍殿是一座深广五丈三尺的方形殿,殿外四周有汉白玉栏杆围护的圆形水池,整个建筑十分壮丽。
富丽堂皇的琉璃牌坊坐落在太学门内、辟雍殿前。 戴顺清摄
北京国子监街有四座牌楼,是北京城内仅存的有牌楼的街道。
碑林有十三经刻石189块。这些碑文刻于清乾隆年间,又称“乾隆石经”。
知识的宝库吸引着渴望上进的年轻人。他们正在查阅图书目录。
书库一角。
彝伦堂现在是图书馆的综合阅览室。
院内清雅、幽静,古树参天,是学习的好环境。
(本版照片除署名者外,均为陈志、蒋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