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成功的秘诀在于专”——记北京市崇文门第二旅店服务员王仁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9
第2版()
专栏:通讯

“成功的秘诀在于专”
——记北京市崇文门第二旅店服务员王仁兴
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旅店服务员王仁兴,写了一本名叫《旅店知识》的书。这本书包括我国旅店史、客房、餐厅接待服务要求,卫生工作,经营管理,以及各族旅客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各地特产、首都名胜介绍等。内容丰富,是建国后第一部较全面地介绍旅店知识的读物。
一天下午,我们在北京市崇文门第二旅馆隔壁院落的一间屋子里,找到了王仁兴。在他的书桌上,堆放着《春秋左传集解》、《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等许多书籍和资料。墙上贴着他用毛笔写的任弼时同志的名言:“成功的秘诀在于专”。
的确,王仁兴是按照革命前辈的教诲和师长们的期望去做的。他学一门,钻一门,在中学的整整六个学期,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六次被评为“三好生”。1964年,他初中毕业后,先在一家回民饭馆里学炒菜,每天总是不言不语地认真学、刻苦干,连节假日也很少休息。1973年,崇文区饮食业开展技术练兵,小王在“投料”、“刀功”、“灶上”等项操作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获得了奖状。
1976年,王仁兴被调到崇文门第二旅馆当服务员。经理李洪才多年来总想把有关旅店业的基本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李洪才见小王积极肯干,于是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王仁兴写书就这样开始了。
万事开头难,从哪里下手呢?王仁兴想找一本有关旅店业务的书看看,跑遍了大小图书馆,只找到一本薄薄的《中小型旅店的经营管理》,还是二十年前编的,不但内容不够充实,而且也不适合今天的要求了。
一天,王仁兴来到大栅栏西街第一旅馆,找到了67岁的老职工张克义。张师傅听说小王打算写书,激动地说:“太好了,现在有些青年职工觉得咱们这一行没啥可学的。我干了一辈子服务工作,这里面学问多着呢!”张师傅除了给小王介绍服务员待人接物的基本知识外,特地介绍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如回族客人喝水不用别人的茶杯,因此,接待时要送上专用杯,最好是当着客人的面消毒。棕树斜街第一旅馆的黄镇老师傅不厌其详地给他传授了如何擦玻璃的技术。黄师傅还边讲边示范,教小王摆茶具不仅要整齐,而且要使茶具带花的图案朝外,使客人一进门就有一种美的感受。小王后来把这些都写进书里了。
有一次,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吴晓铃来崇文门第二旅馆会客,小王曾阅读过吴晓铃编的《方言校笺通检》,就向他求教。吴晓铃问他写过什么文章,小王说写过有关烤鸭的文章。小王还告诉这位学者,他已把《红楼梦》、《水浒》、《儒林外史》、《金瓶梅》等著名古典文学著作中提到的有关饮食的内容编成了资料卡片。这使吴晓铃大为惊讶,并对小王发生了兴趣。第二天,吴晓铃又来到崇文门第二旅馆,在会见戏剧家金紫光时,特地把小王介绍给自己的老友,并给小王带来一本元曲,因其中一折戏也涉及烤鸭。
在撰写《我国旅店史话》这一节时,王仁兴翻阅了许多古书,但仍有不少地方弄不清楚。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小王认识了中国历史博物馆史学家史树青。史树青对他说:“今天晚上11点你到我家来吧!”小王按时赴约,一老一小谈到深夜,史老还把自己珍藏多年的明人刘伯温编的《多能鄙事》、清代袁枚著的《随园食单》借给他。不久,史老又带小王参观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战国时代的“龙节”(古时投宿旅店的官方通行证)、“安邑下馆钟”(魏国首都安邑客馆的酒器)等历史文物。史树青一再嘱咐小王做学问千万马虎不得,比如引用史料一定要考订严谨,多找几本书互相参证。
在写书的过程中,王仁兴还向南京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宋伯胤、天津《历史教学》杂志老编辑李世瑜等虚心求教,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帮助。前辈们奖掖后进,循循善诱,鼓励着小王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好。王仁兴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旅店知识》初稿。经过在全市旅店中征求意见修改后,已在内部发行。
“天道酬勤”,胜利将永远属于那些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业务的人们!
新华社记者 容安才 朱继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