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一次不寻常的演出——记北京语言学院二系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节目表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9
第7版()
专栏:

一次不寻常的演出
——记北京语言学院二系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节目表演
1981年元旦前的一个下午,北京语言学院二系举行了一次别具风格的演出。来自朝鲜、日本、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美国、刚果和巴勒斯坦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十多名外国留学生,连续三个半小时,演出了二十多个汉语节目,其中有话剧、朗诵、独唱、合唱、相声、讲故事、说笑话等。这么多的外国朋友同台用汉语演出这么多文艺节目,在我们国内大概还是第一次。
《大幕就要拉开的时候》
《大幕就要拉开的时候》——这是来自五个国家的五名外国同学用汉语演的一出讽刺剧。剧情以各方索取戏票为中心,嘲讽了那种不正之风。扮演主要人物张主任的罗马尼亚留学生罗扬,曾经得过语言学院颁发的优等生奖状。演出中他不但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而且进入角色,传神入化,受到观众的赞赏。
演出会上还演出了风格迥然不同的大小五出话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加拿大同学合演的难度较大的话剧《雷雨》的一幕。扮演周朴园的川田保,扮演繁漪的神田千冬与扮演周萍的近藤恒雄等都演得维妙维肖,引人入胜,观众很难相信这些演员是外国人。
相声引起的笑声
我国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曾来到语言学院为外国留学生专门作过《相声的源流》的学术报告。他还当场作了表演,使这种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受到了外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这次就有12名留学生演出了六组相声。法国同学车益图和朝鲜同学徐承权合说的相声《学话》,引起中外观众的极大兴趣。他们俩紧密结合外国人学汉语的实际,把他们常犯的语病加以艺术夸张,然后改正。这个节目使外国留学生既得到了艺术享受,又学到了汉语知识。除了相声本身的幽默魅力外,外国人半土半洋的动作,似象非象的形式,也增加了节目的轻松、诙谐的气氛。
令人惊异的“亮相”
《草船借箭》这个话剧的开场锣鼓敲响的时候,周瑜身穿长袍,头戴乌纱帽出来亮相,但使观众目瞪口呆的是,这个白面书生竟变成了大黑脸,原来他是由刚果学生恩格马扮演的。等到观众一时明白过来之后,就为这个别开生面的形象,不同寻常的脸谱叫绝。《草船借箭》是他们的一篇精读歌的课文,他们的老师把它改编成三场话剧,并亲自担任导演。他们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用了近两个月的课余时间进行艰苦的排练,终于在元旦前和观众见面了。他们的演出当然没法与我国名演员相比,但在这个戏里演员们把东方人的持重和非洲人的豪爽结合起来,看后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耳目一新。
北京语言学院 李忆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