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匈牙利农村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29
第7版()
专栏:匈牙利通讯

匈牙利农村印象
本报记者 黄炳钧
今天匈牙利生产的粮食和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在欧洲名列前茅。农产品的35%供出口,换回石油、原料、先进技术。有位匈牙利朋友说,农业救了我们。看来此话并不夸张。
匈牙利的自然条件对发展农业极为有利。全国900万公顷土地中,可耕地占七百多万公顷,已耕地五百多万公顷。这里地势平坦,沃土遍野。多瑙河和蒂萨河象两条飘带纵贯全境,对农田灌溉和气候调节都有良好影响。可是战前匈牙利农业落后,有“三百万乞丐”的国家之称。解放以后,直到六十年代之初,匈牙利仍需进口大批粮食。那么,匈牙利的农业是怎样搞上去的呢?
匈牙利有关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吸取了过去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的教训,有意识地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拿出大量投资使农业获得新技术,以后又用十年时间巩固合作社,使它在技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匈牙利的农业投资长期来占国民经济总投资额的17%到19%。1968年前农业投资全部是无偿的,以后改用贷款和补贴两种形式。
对于国家给农业的投资,匈牙利采取了有重点地集中使用的办法。一开始重点放在基本建设上,凡是搞农田水利、改良土壤等工程,国家都给补贴,高达70%到100%。后来重点转到实现机械化上,买拖拉机给20%的补贴,买甜菜收割机、蔬菜收割机给70%的补贴,促使合作社大量购置农业机器。在农业内部各部门的发展方面,国家也安排了先后次序。最初阶段,国家的投资和补贴集中用在发展种植业上,同时推广良种,增施化肥,又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使粮食生产在1965年过关,自给有余,开始出口。这时国家把重点转移到发展畜牧业,在解决了饲料供应的情况下,国家鼓励盖现代化养猪场,提供50%到70%的投资补贴,几年之内全国建成近300个大型养猪场,养猪250万至300万头。目前正在设法加快发展养牛业。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里始终存在着国家如何管理农业,如何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问题。在匈牙利,早在1957年就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国家通过价格、税收、贷款来调节合作社的生产活动。从1965—1966年起,国家改变了对合作社规定种植计划和牲畜增长计划的做法,而由合作社根据国家事先提出的发展速度和方向,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报到部里协调。由此可见,农业部门扩大自主权,采用经济调节体制比工业部门早了若干年,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合作社和国营农场都有更大的自由来规划自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在现代化的基础上向专业化发展。匈牙利还重视培养农业技术人材。在全国农村既懂行又热爱农业的专家有近两万人。全国有九所农业高等院校、一百来所中等农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培养各级专门人材。全国还有37个农业科学研究所、一千九百多研究人员。匈牙利重视农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整个农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显然是它的农业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社员个人经济方面,匈牙利法令规定,每个社员都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在自留地上大多种饲料,而养家禽家畜的数量是不限的。要取得自留地,必须每年做满一定数量的劳动日。自留地的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其商品性也不容低估。自留地经济的发展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村面貌,起了重要作用。匈牙利的农业合作社早已实行工资制,社员的工资目前略低于工人的工资,但如加上自留地经济的收入,已接近于工人的收入水平。农村的建筑也在城市化。柏油马路通到每个村庄。全部农村有电用,半数农村有了自来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