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上海纺织行业一些工厂用疏导的办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摆事实讲道理 认清形势增强信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1-30
第1版()
专栏:

上海纺织行业一些工厂用疏导的办法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摆事实讲道理 认清形势增强信心
据新华社上海1月29日电 新华社记者吴复民报道:上海纺织行业一些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工厂的实践证明,把国家的实际情况和党的方针、政策交给群众,用“疏导”的办法做好思想工作,同时尽力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就能够统一群众的思想,调动大家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上海第二织布厂的形势教育就很有成效。去年下半年,这个厂的党委的干部发现有些职工看到某些物价上涨,有些商品短缺,有些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认为
“形势不好”。厂党委感到,对形势如何看,是一个重要问题。要用疏导的办法进行思想工作。厂党委组织力量调查了本厂职工的实际生活情况,走访了商业局、主管物价的有关部门以及上海市的几个主要集市贸易区,就群众议论较多的问题一一作了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的材料,向全厂职工作了形势报告。
关于物价问题,他们宣传了党和政府的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政策,说明了调整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意义和由此带来的农村的好形势,介绍了集市贸易商品丰富的情况,并且公布了集市上蛋、蟹、鱼、鸡等主要副食品的价格,说明流传所谓“集市贸易价格比国营市场高几倍”是没有根据的。报告还说明,国家对部分农副产品的收购采取议价的办法,是为了利用价值规律鼓励生产者的积极性,是必要的;但是,有些商店随意扩大议价商品的范围或变相涨价,那是违反国家政策的,目前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予以制止。报告列举数字说明,家具、毛料等一些商品的产量或市场投放量,都是大幅度增长的;这些商品供不应求,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暂时不能满足需要,并不是生产萎缩,形势不好。
关于子女就业问题,报告以本厂成品车间为例,说明就业人数是连年增加的。这个车间有138户职工家庭,1976年就业人数是189人,1980年增加到453人。前年和去年全厂还有310名职工子女顶替退休的父母进厂。
这篇形势报告,还以本厂的事例说明,粉碎“四人帮”后四年来,由于职工收入增加,就业人数增多,群众实际生活水平提高了。成品车间138户职工家庭,1976年有电视机、录音机、多能缝纫机等高档消费品33件,现在增加到149件;手表、自行车已经在所有的家庭普及了。报告还介绍了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生活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同时也谈到了当前国家存在的困难以及困难的由来。
第二织布厂的职工听了这个报告后,普遍反映,这个报告讲形势讲得实实在在,思想上的疑问基本上得到了解答,对国家的困难心里也有了数。一些原来曾经认为“形势不好”的人,也在事实面前改变了看法。
这样一议论,大家认识到这次调整的确是清醒的、健康的调整,增强了搞好调整的信心和决心。
上海纺织行业一些政治思想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在对职工进行教育的同时,还注意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些工厂注意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解决一些职工生活上的困难。例如,多年来生产年年上升、职工集体福利很少增长的上海新光内衣染织厂,去年批判了“左”的思想,先后为职工改善了12项福利设施,特别为一些住房困难户改善了住房条件。职工群众看到这些,原来的不满和埋怨情绪逐步消除。他们体谅到国家确有困难,人民的生活只能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从而在生产上更加积极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