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刘淑田和他的拨工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7-25
第4版()
专栏:

  刘淑田和他的拨工组
河北省完县四区北腰山村青年妇女团员刘淑田,今年十九岁。小时她家中很穷,十二口人只种九亩地。每年打的粮食仅够半年吃。哥哥是个好劳动,给南腰山村地主扛长活。家中只有五十多岁的爹爹在农忙时照顾生产。农闲做小买卖挣几个钱补充家中零用。淑田从小帮助爹锄地、耕地、拾石头,到十五岁上就什么活也学会了。群众们都说淑田是个能干的闺女。
土改后分得了八亩地。翻了身的哥哥也不做长活了,兄妹二人每天早出晚归地积极生产,一些年青的人都说:“淑田真是好劳动,泥里水里都不怕!”一些老大伯老大妈们则说:“真是个傻丫头,眼看着快要出嫁啦,也不准备做些衣服,还是那么傻干!”但淑田向他们解释说:“只要动手干活,到那去也不愁穿的、吃的。”
由于淑田生产积极,被吸收为青年团员。经过团的教育,她知道了不但自己要积极生产,还要带动别人。她做了个计划,决定找缺劳动力的妇女石凤花、崔树田、崔花亭来商量。起初,他们都不乐意,如石凤花说:“参加了拨工,家里的活便不能及时干啦。”有的怕参加了拨工累的慌,说:“我们不会耕耩,又不会使大锄,怎么和你在一块拨呀?!”但经淑田一一解释,打通了她们的思想。在去年春天开始了拨工。农闲纺线,农忙下地,经常一块生产坚持到现在了。并建立了清工记账制。石凤花自参加拨工后,家里的活不但没耽误,并且很有条理。她父亲很喜欢地说:“我算沾了孩子们的光,往年总是荒个一二亩地,今年地里连一棵草也没有,并且在她们帮助下上了追肥,十八亩地多打了两石多粮食”。并且她们都学会了用大锄耪地,凤花也会耕地了。在她们的带动下,全村二十八个青年妇女都积极参加了生产,十八人参加了拨工,连五十岁的老大妈马金荣和刘史氏也组织到一块生产。全村群众都说:“古时候出了个穆桂英,咱村出了个刘淑田。”
她们不但生产搞的好,学习也很积极。今年麦收时怕影响学习,刘淑田就想了一个办法:晚上在一块睡觉,学生字;白天拔麦休息时,大家练习。这样做到了生产学习二不误。现在她们经过一年多的积极学习,都认识六百字上下了。并且还懂得了许多的生产科学知识。在她们宣传动员下,全村一百二十一户中有六十户实行了浸种,八十户实行了选种(今年共选二十五石麦种)。一切活她们都做在头里。如今年治棉蚜虫,谁也没信心,刘淑田就带头先治,还帮助刘金栋治了一亩(用烟草水治),结果把全村群众都带动起来。全村四百多亩棉花,都已锄过五遍,现正整枝打杈。由于刘淑田工作、生产、学习很积极,该村中共支部已吸收她为中共候补党员,村团委会评她为模范团员,民校还选她为学习模范。
河北完县县委会杨玉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