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02
第5版()
专栏:

  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
  于光远
《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在1980年12月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七十卷中最先出版的一卷。这一卷有一百五十多万字。其余各卷正在组织选条、撰稿或者已经定稿正在送厂付印中。全书将在十年左右编好出齐。
出版这样一部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大型百科全书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个夙愿。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时的出版总署曾考虑出版中国百科全书。1956年制定的1956—1967科学发展规划中,将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百科全书》作为必须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列入规划。但是真正把这个工作组织起来,是在1978年6月开始筹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之后。在这两年半中,工作成果之一,就是现在我们可以从天文学这一卷看到《中国大百科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巨著。我想趁此讲一点自己对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看法。
综合性的大百科全书是以辞书形式编排的大型参考书,但是它有一个基本特点,那就是它搜集各科专门术语、重要人名、地名、物名和历史事件、组织机构、思想体系、科学与艺术的作品等等名称,分列条目,加以详细的、系统的、全面的、准确的叙述和说明。大百科全书就是这个时期人类已经获得的科学、文化、历史知识的汇编。当然,人类知识浩如烟海,尽管百科全书卷帙浩繁,仍旧无法把全部知识都汇编在一起,因此在内容上就只能选择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而在撰稿上力求文字简洁精炼。有了这样一部百科全书,当我们需要了解那一方面的知识时,就便于查阅了。很明显,随着人类知识的迅速增长和不断丰富,即使读书破万卷的人的知识也是很不够用的。因此百科全书为什么成为必要的一种工具书,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是,所以要编辑出版这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我认为还有更重要的理由。
第一,我们需要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大百科全书。从1751年到1780年,用29年时间出齐的,由狄德罗担任主编、达兰贝尔担任副主编的,有伏尔泰、孟德斯鸠、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魁奈、毕丰等人写稿的,在法国出版的那部《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或工艺详解辞典》,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用来宣传唯物主义,反对天主教会和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工具。恩格斯写道:“法国的唯物主义者没有把他们的批评局限于宗教信仰问题,他们把批评扩大到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科学传统或政治设施;而为了证明他们的学说可以普遍应用,他们选择了最简便的道路:在他们因以得名的巨著《百科全书》中,他们大胆地把这一学说应用于所有的知识对象。”马克思主义者也应该有这个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所有的知识对象”,把批评扩大到“每一个科学传统或政治设施”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应用”和“批评”,当然决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贴到所有的知识对象上,或者对一切科学传统和政治设施采取排斥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非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要做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研究一切知识、科学传统和政治设施。这样的工作很重要。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应该将它们汇编起来,而最简便的一个方法就是编辑大百科全书。当然,在这样做时,总有一些科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没有去研究、分析和批评过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努力。我们相信,如果能把这样一件事做好,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发展会起推动作用,而对我国知识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我们需要一部包括内容更多、叙述准确的有关中国各方面知识的大百科全书。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人类知识总和中,中国的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的条目篇幅是很大的。但是,在我国出版的大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的知识当然要占据特殊的地位。因为外国学者对中国的研究无论怎样精湛,毕竟不能同中国学者相比,因此一方面为了本国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帮助外国读者增进对中国的认识,我们理应对我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事实,中国人在各个知识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大百科全书中作更完全、更详细、更系统的介绍。我国百科全书的这一特点,将使它在全世界已经出版的各种大百科全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第三,我们需要一部更适合我国读者阅读,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大百科全书。因为有这样明确的目标,在选条和撰稿上,就自然会有与其他国家的同类百科全书不同的地方。
这样三个要求,我想,也就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在编辑中应该注意的原则。当然所有的大百科全书,以及所有用严肃的科学态度编写的辞书,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它的释文必须完全忠实于事实,不允许有任何臆造或歪曲;对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和不同的观点应作客观的介绍。概念必须明确,文字必须简练。在这些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也不例外。百科全书的释文,特别是定义,带有规范化的性质。一部享有威信的百科全书,每一个条目中所叙述的知识和数据都应该是可靠的。尽管撰稿者难以避免按照他自己的观点来写作释文,但是我们要求他必须用最严肃的客观的态度来进行写作。在百科全书中,对学术观点十分分歧的问题,请观点截然对立的不同学者各写一篇释文,这种办法在必要时作为特殊情况也不是不能采取的。
应该说,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不仅因为这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劳动的工作,这一点读者可以从已经出版的《天文学》一卷中看出来。更困难的,是要保证这部大百科全书有较高的思想性和科学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下极大的功夫。而且,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限制,有一些问题,一时是很难说清楚的,这也难以避免。尤其是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既缺乏基础,又没有经验,不能要求一开始就尽善尽美。
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一定会受到广大知识界的重视。现在还只是出了它最早的一卷,出齐七十卷,困难还会很多,需要各界人士的广泛的支持。有了这个条件,这件大事是能够办成,也能够做好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