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愿您健康长寿——介绍中国的“食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03
第3版()
专栏:

  愿您健康长寿
  ——介绍中国的“食疗”
俗话说:“良药苦口”。可是,最近市场上出现的用中药材配伍制成的糖果、饼干、点心和各种饮料,既能满足人体营养的需要,又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颇受消费者的欢迎。苦口的药物和美味的食品怎么能揉合到一起去呢?记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访了中国药材公司食疗研究人员王建平同志。
去年,北京义利食品厂生产的补气、健脾的参苓酥糖和参苓饼干,就是在王建平的协助下研制的。一见面,他就兴致勃勃地谈起来了。
食物和药物,在人们的思想中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从历史上看,中药和食物是同出一源的。日常的许多食物,从祖国医学的观点来看,就是可以防病的药材。“食疗”,即用日常天然食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以食带疗,是祖国医学的一个术语。它与中医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扶正祛邪,处方配伍要“攻而不伐”,“补而不壅”。中国“食疗”,在食物的选择上,不光是注意其营养成分,并且以其调节内脏机体的作用为立脚点。谈到这里,王建平举了一个例子:清代的食疗方剂“枸杞羊肝汤”,不仅营养丰富,从中医观点来看,枸杞、羊肝还是养肝、明目的药材。近代医药学证明,枸杞有修补肝细胞、分解肝细胞内脂肪的作用。枸杞羊肝汤既是夜盲、视力衰退症的治疗食物,又是肝病恢复期病人的营养食物,健康人服用也有益补肝肾的功效。
以美味的饮食达到防病的目的,与服用大量苦味的药物在人的精神感受上是绝然不同的。传统的中药制剂大多药味辛苦,饮用不便,“食疗”采用中草药和各种食物配伍,以中国传统的烹饪技艺,制成饭菜和各种食品,使苦药变成佳肴,味美可口,别具风味,人们当然比服药容易接受得多了。有时因药物与食物配伍得当,还能使药效倍增哩!正因为这个道理,许多功效显著的“食疗”方剂在民间广为沿用。如治妇女体虚贫血的“当归羊肉生姜汤”、专治老年体虚气喘的虫草炖鸭,等等。有的“食疗”方剂早已加工成食品,供应市场。如上海生产的小儿八珍糕,是根据明代的方剂,用六味中药加粳米、白糖制成,专治小儿脾虚、消化不良。因其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孩子们很喜欢吃。当然,这些“食疗”方剂需四时常服方见功效,企望暴食速效是不行的。有的还需与药物治疗配合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据王建平介绍,早在两千多年前,西周就有“食医”、“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的分工。周代帝王的“右相”,是专门组织食医为帝王配膳,做营养保健工作的。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获得的“食疗”知识,已由“食医”总结起来为贵族们服务了。这以后,“食疗”不断见于文字记载,连威震一时的魏武帝曹操也曾对“食疗”颇有研究,亲自撰写有关“食疗”知识的《四时御食制》。据考证,有关“食疗”最早的完整记载,见于《神农本草经》。这是汉代人假托传说中的神农之名写成的一部中药文献。它记载了365种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列为上品的,大部分可作日常食物,食之可以使人健康、长寿。中国古代的“食疗”专著出现在唐代,被后世人称为“药王”的名医孙思邈总结了诸家名医的养生理论,写成《千金·食治》方,分别论述了谷米、瓜果、蔬菜、虫草对人体的损益和对疾病的功能主治。后来,其弟子不断增补修改,终于写成了系统性的专著《食疗本草》。到了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写的《饮膳正要》,着重研究了在日常食物中加入不同中药以后,对人体机能所发生的作用。从汉代到清代,我国著名的“食疗”著作约有30部之多,现在可以查到的大约有16部。
我不由赞叹道:“这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王建平点点头,眉宇之间流露出沉重的神色。他说:“可惜,在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的东西受压抑,受歧视,‘食疗’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与广泛的应用,被人讥讽为‘不科学’呢!”“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我问。“现在情况可好多了。近年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下,中药部门提出了广开生产门路的口号,‘食疗’也就逐渐受到重视。你看,这两年,市场上不是出现了许多新型的保健食品吗?”
在访问结束的时候,王建平说:“要重视发展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现在,中国的‘食疗’在国际上已引起注意,有些保健食品畅销国外,很受欢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看不起我们自己呢?发掘‘食疗’精华,使之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贡献,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啊!”
“要重视发展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这句话在我的心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各行各业不是都应该具备这样一个信念吗?
本报记者 白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