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新加坡——东南亚的炼油和探油服务中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04
第7版()
专栏:

  新加坡——东南亚的炼油和探油服务中心
  郭敏功
新加坡是东南亚最小的国家,地少人多,基本上没有自然资源,连淡水也要靠马来西亚提供。然而,在近十多年中它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不仅成为东南亚的海运、贸易、金融和旅游中心,而且成了这个地区的炼油及海洋勘探服务中心。
新加坡的传统经济以转口贸易为主。1959年起,它致力于发展工业,目前工业已超过海运与贸易、旅游业,而居国民经济三大支柱的首位。石油化工已成为新加坡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工业门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40%以上,占出口总额约23%。新加坡从1961年才建立第一家炼油厂,初期日产量仅二万桶,到1974年底日产量突破100万桶的大关。目前新加坡仅次于美国的休斯敦和荷兰的鹿特丹,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新加坡炼油所需的原油全靠进口,主要来自中东,一部分来自东南亚的文莱、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是印尼原油的主要进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油产品出口国。新加坡加工的石油产品,主要供应东南亚邻国以及澳大利亚、美国和日本等地。东盟国家中的印尼和马来西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新加坡炼油厂出口的产品。
新加坡还是东南亚海洋石油勘探和采油的后勤基地,在全世界九个海上探油基地中,条件比较优越。近十年来,由于东南亚海域进行的探油活动大增,新加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地球物理电脑中心站,也涌现出一批与探油工程与技术有关的公司和部门。据1978年底的统计,在这个面积仅仅616平方公里的小小岛国上,从事于勘探和采油业务有关的公司多达202家。它们提供从勘探到采油所需的各种技术咨询服务,接受有关石油钻探、生产、加工各个工程阶段的技术咨询,承揽海底焊接、海底工程、油井建造、钻探设备维修的任务,帮助开展石油化工研究、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训练石油工业技术人员,供应与勘探和采油有关的物资和设备等等。
新加坡的钻油台建造业,颇负盛名。近年来,东南亚及亚太地区海上钻油活动日益开展。海上钻油台体大而笨重,如在欧洲和美国建造,用船只拖曳到东南亚不仅花费大,而且需时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在此情况下,新加坡不失时机地发展钻油台建造业。到1975年,新加坡的钻油台业便在世界上显示出重要地位。当时世界上使用的350座钻油台中,就有近四分之一即84座是新加坡制造的。这些钻油台绝大多数在东南亚及亚太地区的各个海域钻探作业,也可见于西亚、非洲和墨西哥湾等地。现在,新加坡每年能建造12座钻油台,能满足全世界对钻油台需求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被认为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钻油台建造国。新加坡发展探油服务业,既可以带来巨额的外汇收入,又可为新加坡的炼油业扩大油源,同时还可训练一大批技术人材,为更多的劳动力谋得出路。
新加坡本身不出产一滴石油,能成为东南亚的炼油及探油服务中心,主要是善于运用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发挥自己一定的经济优势,政府实施鼓励和支持政策也起了推动作用。新加坡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为东南亚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轮船、飞机所需大量燃料的补给基地。这里地处原油产区和炼油消费区之间,是理想的石油产品的集散地。这里位置适中,航运便捷,供应及时,加上有先进的通讯设备、繁荣的商业、金融业和悠久历史的造船业,便于发展炼油和探油服务业。新加坡为鼓励炼油业的发展,规定石油工业可获得免税五年的待遇,进口原油提炼后再出口也实施免税。它还把钻油台建造业列为新兴工业,享受长达十年的免税优待。另外,政府与工厂合办培养技术人员的训练学校,大部分费用由政府负担。重视人才的培养,也是发展经济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加坡的炼油及探油服务业在发展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国际上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这两个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中东局势的动荡,使新加坡炼油业所需的原油供应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新加坡正在考虑增辟油源,以减少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以外资为主的新加坡探油服务业,一直是以外国为主要服务对象,因此,前几年西方经济衰退,石油消费减少,使新加坡的探油服务业呈现十分不景气的状态,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一定影响。(附图片)
  新加坡新建的公共住宅区
新华社记者 韩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