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创建新中国的社会学——访费孝通教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09
第4版()
专栏:通讯

  创建新中国的社会学
  ——访费孝通教授
  本报记者 胡思升
你知道七十一岁高龄的费孝通教授,我国屈指可数的著名社会学家之一,在新春佳节思考些什么吗?
他考虑怎样指导社会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更好地开展对北京宣武区120户居民的社会调查。
他考虑怎样逐步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开辟若干个基地,对社会基本情况,如人口、居住、职业、就业、收入、婚姻、生育、青年、儿童、道德等项目,进行科学的社会调查。下一步,把社会调查从城市推向农村。
他考虑经过五年,培养出我国第一批社会学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在一些大学建立社会学系,编写社会学教材,为创建新中国的社会学,填补这一门社会科学的空白而献出全部力量。
春节前夕,费教授在宿舍里,兴致勃勃地对记者回顾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
“赵紫阳总理不久前说,我们对国情了解不够。这是切中要害之言。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就要科学地了解国情,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进行调查,要从基本工作做起。今天不做,将来还是要做。”费老一下子把他担任所长的、新成立的社会学研究所的工作和治理国家、实现四化的宏伟任务联系起来。
他对“四人帮”在这方面制造的混乱以及至今尚存的余毒,感触甚深。“否定科学态度,否定社会调查,即使搞调查,也任意歪曲、夸大或缩小,一度成为风气。这就迷惑了领导,迷惑了群众,也迷惑了自己。”
的确,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不把国情、民情弄清楚,不知道我们是在什么基础上前进的,怎么行呢?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社会学这门科学才有可能在社会科学领域争得一席之地。费老回忆说,就在去年春节之后,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乔木召集研究社会学的一些老人开座谈会,为社会学恢复名誉,要求创建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的社会学。“如果是前两年,大家还心有余悸,没有人敢响应。”费老诙谐地说。
这就提起了往事。1952年,国内各大学原有的社会学系和社会学课程全部被下令停止,因为当时苏联没有这门学科。1957年,有人提出恢复社会学,费老发表了赞同的言论。后来,国内从事社会学的教授都被错误地定为右派,社会学也被贬为一门反动科学。
科学,是真理,是不讲面子的。客观社会存在着它固有的规律,社会生活也必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人同自然、人同物质的关系,这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而研究社会上人和人的各种关系的规律,则是社会学的任务。费老认为:
“现在社会上有种种问题,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调查。例如随着四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引进,社会上将出现新的问题,如果开展社会调查,就能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社会学是一门全世界都关注的学科。近三年来,费老出访日本、加拿大、美国,发表学术讲演,接触旧知新交。记者访问时,他刚参加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的1981年年会归来。今年,他将去英国接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状,去澳大利亚讲学。他在国外发现,社会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生最多、研究人员最多的学科;同时,对中国社会的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外国社会学家十分感兴趣和重视的课目。
费教授有两本论文、演讲集,将在新春过后问世。一本是英文的《迈向人民的人类学》,一本是中文的《民族与社会》。费老在序言中说:“一个研究社会的学者置身于社会的巨大变革之中,应当首先看成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我虽已白发日稀,齿余无几,在接近跑道的终点时,似乎还有余力来个冲刺。”
人是要有事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费老,不正是这样一个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学者和知识分子吗?!(附图片)
费孝通教授在伏案工作。
本报记者 高粮 田永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