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不容忽视的“第二战线” 上海许多基建性的技术措施项目需要清理整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10
第1版()
专栏:

  不容忽视的“第二战线”
  上海许多基建性的技术措施项目需要清理整顿
基本建设战线要缩短,而以技术措施名义大搞基建、躲避调整的却不少。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投资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技术措施项目的投资总额达21亿元,其中有许多属于基建性质。
本报讯 据上海《解放日报》通讯员和记者报道:来到烟尘笼罩的上钢五厂,但见这个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扩展起来的冶金企业,如今仍在大兴土木: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热轧带钢车间正在平整土地;一个大翻砂车间也在扩建;长达5.5公里的专用铁路线已铺筑好,在安装信号标志。我们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兜了一圈,一数,全厂正在同时施工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八个。尽管缩短基建战线的呼声很高,但这个厂的基本建设仍然搞得热火朝天。
上钢五厂一位负责同志告诉我们,由于基本建设难排上队,厂里发展生产主要靠技术措施费。1980年批准183个项目,加上上年结转的,共有237个项目,总投资达3,747万元,土建面积有六万七千八百多平方米。参观中,我们发现,一些老的工程没了结,新的工程又接着上,而且越上越大。其中1980年开工的三个项目,总投资达2,222万元。无论从投资额和建筑工程量来看,这些项目都是名副其实的基本建设。然而在账面上,它们却不叫基本建设,而是叫技术措施项目。
据有关部门反映,象上钢五厂那样用技术措施名义大搞基本建设的现象,在上海市还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投资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技措项目有3,511个,总投资达21亿元。其中1980年的技措投资有14亿元,比当年全市基建投资(不包括宝钢和石化二期工程)总额还多20%以上。据对其中百万元以上的347个(内千万元以上的有十个)技措项目的初步分析,属基本建设性质的有252个,占72.6%。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许多项目是在1980年中央三令五申缩短基建战线之后新安排的。有家电机厂有一项花了八百九十多万投资建设的车间工程,作为基建项目下了马,后来摇身一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又成了技术措施项目继续上马。难怪有些同志慨叹说:“关上一扇门,推倒一堵墙;基建项目压缩了,技措项目却成倍增长。年年讲缩短,结果却越缩越长。”
大量技术措施项目不加限制地涌现,一个直接后果是拉长了基建战线。技措项目不象基本建设投资,它一般都没有物资保证。上的项目越多,物资缺口越大,分散了人力物力,冲击了国家计划,造成了更大的不平衡;另一个后果是,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浪费惊人。例如,上海市热加工能力,实际上是利用不足,可是,不少局、公司和厂仍然各自投资要建造各种各样的铸造车间。不仅不同系统出现重复建设,甚至在同一系统内的不同单位之间也搞重复建设。冶金行业是重工业,在调整期间,基建容易被拉掉,因此,1980年整个冶金系统只安排了八个基建项目,投资559万元。但是,技术措施项目却安排了257个,总投资达一亿四千七百多万元,是基建投资的26倍。这就使得技术措施项目已成为不能忽视的基本建设的“第二战线”。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征询了经济部门一些人士的意见。他们认为,当前还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挖、革、改”项目迅速进行一次清理和整顿,凡是原料、能源、设备、产品销路等不落实或技术水平太低,经济效果差的,一定要停建。二是把“挖、革、改”项目的范围加以限制,今后凡是扩大生产能力,属于基本建设性质的,都应该纳入基建计划,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三是要有一个部门来统管这一工作,做好综合平衡。另外,对投资效果不好的项目,除追究企业责任外,还应追究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者的责任。我们认为,这些同志的意见是值得有关领导部门借鉴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