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联合之路是生财之路——沙市工业部门结合调整发展经济联合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11
第2版()
专栏:

联合之路是生财之路
——沙市工业部门结合调整发展经济联合的调查
在全国机械行业任务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沙市市属一机系统的企业,去年的总产值比前年增长25%。可是,在调整中得到各方面优待的市一轻系统,去年的工业总产值只比前年增长9.6%。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篇调查报告回答了这个问题,说明了联合之路是生财之路、发展之路。
在湖北沙市,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全国机械行业普遍任务不足的情况下,沙市市属一机系统的企业,1980年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25%; 他们生产的出口产品、生活用品和为轻工服务的产品销路很好,18家工厂没有一家亏损,利润比上年增长38%。可是,在调整中能优先拿到投资、贷款、设备的市属一轻系统,1980年总产值比上一年只增长9.6%,生产上的困难户还比较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几条,最重要的是对经济联合的态度不同。一机系统困难大,压力大,决心从联合上找出路,积极结合调整组织联合,结果带活了一批“吃不饱”的企业,变被动为主动。一轻系统日子好过一些,对联合抓得松一些,相比之下,发展的步子就显得慢了一些。市轻工局已经悟出这个道理,开始急起直追了。
联合可以发展优者,“改编”劣者,既能使困难的企业少关停多并转,稳定安定团结的大局,又能把国内外需要的产品搞上去。
沙市作为湖北省工业改组的试点地区,从1979年初就开始走联合之路。现在,按专业化协作原则建立的公司、总厂有12个,市属厂与社队、街道、学校合资联营的企业有10个,两个厂并厂联合的有14对。这些联合体都是按照调整的方针,截长线补短线,各自围绕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组织的。他们诞生的过程和发挥的作用显示出:搞好调整要抓联合,联合搞得好可以促进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
沙市毛巾总厂的经历,就有典型意义。这个总厂是由原毛巾厂、毛巾二厂和手帕厂组织起来的。毛巾厂是一个有二十多年历史的老厂,技术力量比较雄厚,产品适销对路。他们生产的螺旋毛巾,比普通毛巾多两个毛圈,柔软厚实,吸水性能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去年仅香港、新加坡的客商,就五次登门订货。1979年,外商要求提供螺旋浴巾四十多万条,他们只能生产21万条,厂领导经常为“吃不了”发愁。原街道办的毛巾二厂,设备、技术条件差,产品质次价高,1979年一年就亏损近八万元。手帕厂品种不对路,产品严重积压。这两个厂已从商业部门拿不到订货合同,从上到下都为“吃不饱”大伤脑筋。去年,市里组织这三个厂联合起来。原手帕厂的34台织机,稍加改造,转产外销产品,使螺旋浴巾的年产量由21万条猛增到41万条。毛巾二厂更新了设备,调整了工艺,生产起缩碱毛巾等热门货。
联合救了困难户,两个奄奄一息的企业“起死回生”了,整个联合体的收入也增加了。去年毛巾总厂的利润,比上一年三个厂时增加54%,达到100万元以上,成了这个小市为数不多的“百万富翁”。利润增加,工人生活福利也改善了。毛巾二厂、手帕厂的工人,过去拿不到奖金,去年每人平均得奖金115元。总厂用公益金修建了一栋2,1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目前正准备修第二栋。职工们从联合中得到了利益,高兴地说:联合之路是生存之路、生财之路、发展之路!
就靠联合的办法,让困难的厂子尽可能合并、转产,少关少停,全市先后搞活了29个企业。在前两年调整中,沙市只关掉了一个小卷烟厂。
联合所以能带活困难户,是因为他们同生产“拳头”产品的企业结成伴侣,共同发展了社会急需产品的生产。沙市是个轻纺工业为主的城市,拥有一批适销对路的产品,轻重工业都有一些名牌和出口产品。近两年来,主要依靠联合的力量,这些产品都有了发展。联合前后对比,获得国家金质奖的摇臂钻床,由年产327台增加到746台; 获得银质奖的鸳鸯牌床单,由年产136万条增加到165万条。其他适销产品,如收音机由年产11万台发展到36万台,民用电度表由500只发展到20万只,低压阀门由1,240吨提高到1,770吨……
事实说明,联合能形成新的生产力。那么,形成新生产力的源泉是什么? 是现有企业的巨大潜力。通过联合,可以发掘和利用这种潜力,这正是联合的奥秘所在。
摇臂钻床的发展过程,是个很好的例证。这种产品早在1974年便凭着它优异的质量挤入欧美市场,受到外商的欢迎。沙市机床一厂费了很大的劲,1978年只生产出327台。为了满足出口的需要,这年年底,他们制定了一个达到年产一千台生产能力的扩建方案,开列了一张“五要”清单:一要国家投资250到300万元,二要新增设备103台,三要招工724人,四要扩建厂房六千平方米,五要七年时间。这个计划,也是精打细算搞出来的,并非漫天要价之作。
就在这个时候,党中央制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传达下来了。上级没有批准他们这个方案,市里给他们当“红娘”,把两家机械厂和一家铸造厂跟他们撮合在一起,组织了机床公司,利用这三家“吃不饱”工厂的厂房、设备、人员为钻床协作配套。结果只用了79万元的贷款和技术措施费,添了38台设备,新建了1,080平方米的厂房,招收了26个新工人,就于去年底提前五年形成了年产一千台的生产能力。对照一下那个“五要”清单,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是多大的节约呵!
沙市在联合中不仅挖掘国营企业、大集体企业的潜力,而且注意把社办企业、街道办企业、校办企业闲置的人、财、物利用起来。仅是仪器仪表等五家公司、总厂,通过联合就利用起这类企业的厂房达6,900平方米,资金有45万元,劳动力达450人。利用社会潜力来发展生产,为国家节省了开支,避免了重复建设,缩短了基本建设战线。这都有利于调整方针的贯彻落实。
通过联合还可以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按照专业化协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改组工业,为把国民经济纳入正常发展轨道打好基础。
沙市解放前几乎没有工业,建国以来发展工业的成绩是很大的。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条块分割等原因,不少企业产品重复,工艺重复,设备重复,在经济上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这个总共只有264个工厂的小市,就有25个铸造厂和铸造车间,35个热处理车间,13个电镀车间,消耗能源多,污染浪费大。实行联合以后,就能冲破“小而全”的不合理状况,按生产需要、经济合理的要求进行调整、改组。沙市广播电视工业公司在这方面就有明显效果。组成这个公司的五个工厂中,原来生产收音机的有两家,生产石油仪表的有三家,生产变压器的有三家,有注塑机的两家,自己搞电镀的四家。联合后,进行了合理分工,将原来五个“小而全”的厂改为收音机、石油仪表两个总装厂和变压器、扬声器、线路板、注塑、表处理、模具等六个零部件和工艺专厂。这样一调整,生产立见成效。如塑料机壳,原来无线电厂和无线电二厂都在生产,效率比较低;成立注塑厂后,把人员、设备集中起来使用,生产效率比联合前提高1.6倍。四个厂的电镀车间(班)合成一个表处理厂,提高了质量,减少了污染。按专业化组织生产,为整个公司的生产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组建公司前,收音机年产量由六万多台发展到11万台,整整用了五年时间,1979年联合后的第一年,收音机产量提高到20万台,去年又比1979年增长了80%。石油仪表的年产量由联合前的17台增加到100台以上。公司的利润1979年比上一年增长1.3倍,去年又比1979年增长17%。
经济联合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联合之路。最近,沙市又在组建两家总厂和六个其他形式的联合体。联合的范围也跨出本市,已同恩施等原料产地办起四个合营企业,同武汉、上海等五个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签订了技术联合协议。这些联合,将促使沙市的工业在调整中继续前进。
本报记者 郭龙春 李桂生
本报通讯员 邱声鸣
(附图片)
沙市仪器仪表公司通过联合成立以后,民用电度表产量成百倍增长,质量跃入全国先进行列。这是工人们在检验产品质量。绍甲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