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向他伸出温暖的手——上海砂轮厂同志热情帮助失足青年改过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11
第3版()
专栏:

向他伸出温暖的手
——上海砂轮厂同志热情帮助失足青年改过记
“我要从零开始,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曾经在前年冬天上海少数人闹事风潮中名噪一时的滕沪生,对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悔恨。
1979年初,刚刚从公安机关教育释放出来的滕沪生,要顶替退休的父亲到上海砂轮厂工作。
滕沪生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要不要让他进厂?上海砂轮厂党委为这件事专门召开了党委会进行研究。
滕沪生生长在一个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养父母都有病,对孩子无法照料,形成了孤独、怪僻的性格。七十年代初,他初中毕业,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奔赴黑龙江农场,并在农场入了团。不久,他所在的农场解散,转到农村插队。这样,一颗企望生活欢快的心受到了打击,情绪渐渐消沉下去。1978年底,他从黑龙江病退回上海。他听说大街上有人演讲,就跑去看热闹。当演讲者借知青“上山下乡”问题进行煽动时,他想到自己的遭遇,肚里的气越来越大。他头脑发热了,以滕沪生名义贴出耸人听闻的大字报,还带头包围、冲击上海市革委会大楼。不久,公安机关因为他扰乱社会秩序将他拘留教育。
经过认真讨论,党委会作出决定:接受滕沪生进厂,依靠全厂党团组织的力量帮助他、教育他,使他走上正道。
滕沪生来到上海砂轮厂,被安排在砂布车间当刮浆工。
滕沪生来到厂里以后,沉默寡言,不跟人们来往,见了党团干部更是远而避之。他上班三件事:看书、听收音机、打瞌睡。有一次,厂党委书记孙德良来到车间,见他身上背着半导体收音机,耳朵里塞着耳塞,工作台上摊着一本英语书,批评了他。他没好气地顶撞说:“你算哪一级干部,谁要你来管?”
滕沪生的行为引起了孙德良和其他党团干部的深思:对滕沪生的教育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而要以诚相待,入情达理。这以后,孙德良无论是在食堂、浴室、宿舍见到滕沪生,总要聊上几句,从谈家常、谈生活、谈劳动纪律开始,消除他的对立情绪。原砂布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兰金每逢晚上值班,也要跑到他宿舍去同他谈上几句,鼓励他放下包袱,向工人师傅学习,既要有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地干。车间团支部书记章水花平心静气地和他讨论青年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鼓励他要当一个真正的工人。
同志的友爱,集体的温暖,深深打动了滕沪生。渐渐地他和周围同志变得随和了,对党团干部肯交心了。他开始谈自己当年上山下乡时的热情,谈遇到挫折后的苦闷,谈参与闹事的经过。党团干部因势利导,对他在十年动乱中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体谅,帮他分析少数人闹事的危害,总结过去的教训。
他慢慢清醒了,承认过去闹事的做法是错了。这之后,有人几次给他来信,要他再出去贴大字报。他刚走到路上,想起厂里党团组织的热情关心和教育,又退了回来。
滕沪生的劳动态度也有了转变。他身上的半导体收音机不见了,上班时精力集中,接连几次及时发现别人把做砂布的砂型搞错了,避免了质量事故。有一次,他自己刚把砂布的砂型搞错了,马上就纠正过来,还主动跑到车间办公室检讨,请求领导按厂的规章制度对他罚款。
滕沪生宿舍的旁边,是这个厂的技工学校。滕沪生下了班,经常跑到技校打乒乓球,看学生们上课。这件小事引起了厂党团组织的注意。
一天,滕沪生又来到厂技校打乒乓球。厂技校负责人徐荣根老师热情地招呼他,同他一起打球,鼓励他抓紧业余时间好好学习,并答应帮助他补习功课。徐荣根的一席话,说得滕沪生的心热了。第二天,他找到徐荣根,要求到厂技校参加上电视中学。
十年动乱,耽误和浪费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滕沪生名义上虽然初中毕业,实际上在中学只读过一年书,文化程度很低。在一次全厂青工普遍考试中,语文和数学、物理他只得了三十分。滕沪生有点灰心了。徐荣根老师跑来鼓励他,还给他买来一套青年数理化自学丛书,利用晚上时间帮助他补习,增强了他自学的信心。从去年秋天到冬天的三四个月里,滕沪生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学习上。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到考试时,三门功课都在八九十分以上,终于跟上了电视中学班的课程。
本报记者 郭礼华 谭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