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从一个“突击手”的境遇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13
第3版()
专栏:

从一个“突击手”的境遇想到的
谷嘉旺
“报纸上呼吁:不要到处为先进人物捧场。这当然是对的。但别忘了另一方面,他们也常受‘窝囊气’。”有位团干部对我说。
原来,他们单位的一位青年自荣获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后,处境变得困难起来。且不说脏活、累活一股脑儿推给他,打扫卫生也成了他一人的事。有一次,这位同志出差两星期,宿舍过道里垃圾成堆也无人过问,有人说:“等他回来吧,先进嘛!”到了调资时,这位论贡献、技术均“够格”的同志却榜上无名。理由:“他是先进,觉悟高,应该让!”
革命工作是大家的事,千斤担子众人挑。有人自愿多分担一些,成为先进人物,理应受到尊重,更应得到领导的支持,使这种精神得以发扬。而上述情况,对先进的同志简直是“虐待”!很可惜,此类事并非仅有绝无。这种不良之风,使得一些力求上进的同志受到压抑。一位遭到类似境遇的青年劳模投书报社,痛心地问:“如今,‘好人’不‘吃香’了吗?”
鲁迅先生几十年前有一番针砭时弊的愤言:“我觉得中国有时是极爱平等的国度。有什么稍稍显得特出,就有人拿了长刀来削平它。”为什么鲁迅当年痛恨的恶习,今天居然又在某些地方重现了?看来还得
“归功”于十年浩劫。喧嚣一阵的“反复辟”,实际上却使旧社会的陈腐之物重又泛起。那些年的道德风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退化”了。曾记得,五十年代的劳模享有崇高的声誉;六十年代前期,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下,学先进、争上游蔚然成风,这情景至今令人神往。它是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所应当有的好风气。
现在,我们这个经历了灾难的国家,已经逐步走上了康复之路。这既表现在政治局面的安定、经济逐渐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上,同时也应表现在精神文明的发扬光大上。因此,扭转上述那种不良风气,就是每个党团员、领导干部,以至每个公民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在一个单位或部门,是否有“争先进”的气氛,正是那里的思想工作有无成效,那里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的一个标志。因为思想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在群众中造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空气,而领导者的责任之一,就是“扶正压邪”。对一个人来说,能否“见贤思齐”,则是有无崇高理想和高尚情操的表现,“惰者不能修,嫉者畏人修”,无非是怕别人的高尚更显出自己的庸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