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我是剑,我是火焰”——海涅里在巴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16
第7版()
专栏:今古人物

“我是剑,我是火焰”
——海涅里在巴黎
乐山
日光闪烁着晃来晃去,
波浪摇荡着快乐的小船。
……
小船完全撞成碎片,
朋友们都不善游泳,
他们在祖国沉没了;
暴风把我吹到塞纳河边。
我和新的伙伴登上一只新船……
这是德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诗人、政论家亨利希·海涅流亡巴黎时,在题为《生命之旅》的诗中所表达的心情。这时他在思想上日益倾慕马克思,他的生活与创作,即将发生重要的变化。从1831年直至1856年去世,海涅一直住在巴黎。今年2月17日是海涅去世125周年忌辰。今年也是他抵达巴黎开始流亡生活的150周年。海涅故乡杜塞尔多夫的海涅研究所和巴黎的歌德研究所将于2月17日联合举办“海涅在巴黎”纪念活动与展览,由西德总统卡斯滕斯主持。
海涅是在德意志封建贵族反动势力极为猖獗、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高涨,同时受到横暴镇压的时期,于1831年5月被迫流亡巴黎的。这时他已是著名的德国作家了。他是德意志小资产阶级激进主义文学团体“青年德意志”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接近民歌风格的早期《诗歌集》和抨击封建专制反动势力与资产阶级市侩习气、把诗和散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哈尔茨山游记》已经问世。移居巴黎以后,海涅以政论家身份研究七月革命以后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同时以极其敏锐的目光注视着德国的种种变化。在巴黎,海涅受到法国进步文艺界和思想界的欢迎,结识了法国作家巴尔扎克、雨果、乔治桑和波兰音乐家肖邦、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等人。他的诗歌不仅为人们所吟咏,也为人们所歌唱。与海涅同时代的名作曲家如门德尔松、舒伯特、舒曼等人为他的诗歌谱写了大量乐曲。海涅在巴黎就当时政治、文学、哲学等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许多有进步思想的言论。被海涅自己称为“一次刀剑的砍击”的《论浪漫派》小册子,他的重要哲学论文《论德国宗教与哲学史》,都是在流亡巴黎以后最初几年发表的。
但是,对于海涅来说,他在思想上得到更加明确的发展,从而在诗歌创作上获得更大的进步,甚至达到最高峰,却是在认识马克思之后。1843年底,海涅结识了流亡在巴黎的马克思。当时海涅已经46岁,而马克思只有25岁。他们很快成了忘年之交。海涅几乎每天都和马克思夫妇见面,向他们朗诵自己的诗,听取马克思的批评和意见,一起字斟句酌地共同修改,直到臻于完美。马克思十分关心海涅的创作,也极其慎重地批评了他政治上的弱点。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马克思—艾威林后来回忆说,他父亲“是海涅的最大赞赏者”,而海涅则非常敬重马克思,称他为“革命的哲学家兼伟大的理论家”、“革命博士”,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和他们的学生“是德国最能干的头脑、最毅力充沛的人物,……未来属于他们”。在海涅与马克思接近时期,尤其是在他们共同工作时期,海涅写出了最富有战斗热情的政治诗。1844年,这些诗收集在一起,以《时代诗歌》为题出版。它被誉为“1848年革命前夕的时代的回声”。
在《时代诗歌》这个集子里,最著名的是《西里西亚织工》。1844年6月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这是德国工人阶级最早的较有组织性和自觉性的斗争。海涅这首诗响应了这次起义,痛斥了普鲁士国王军队残酷镇压起义工人的暴行。海涅在诗里把起义工人描绘为有觉悟的斗争者和旧社会的掘墓人。恩格斯高度评价这首诗,把它译成英文发表在1844年12月13日的伦敦《新道德世界》杂志上,并指出:“现在德国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海涅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
在马克思的直接影响下,海涅1844年写出了他的著名诗篇《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并由马克思发表在他主持的《前进报》上。这是海涅创作的高峰。在这首针对当时德国现实的著名讽刺诗里,诗人既鞭挞了封建主义的反动,也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剥削、丑恶。他号召城市和乡村一切被压迫的群众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这首充满革命热情的诗篇,反映出海涅在他与马克思交往以后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海涅在他送给马克思的这首诗的清样上亲笔写道:“毕竟我们只要三言两语就可以互相了解。”的确,他们对许多事物有近似的看法。例如,海涅在批评德国政论家路德维希·白尔尼醉心宗教时曾说过,宗教是“精神上的鸦片”。马克思在他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也有“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说法。
1845年1月,法国政府屈服于普鲁士的反动压力,封闭了《前进报》。马克思被驱逐出巴黎,迁往布鲁塞尔。2月1日,马克思在临行前写给海涅的信里说:“我离开了这里的人们。可是离开你海涅却使我最痛苦,我真想把您也一起装进我的行李中去。”这封信,充分反映了马克思和海涅之间的诚挚友谊。
1848年以后,海涅得了脊髓病,一直卧床不起。法、德革命的相继失败,家庭的不幸……使他在世界观上的一些矛盾有所表露。对革命、艺术、哲学、宗教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出现了一些混乱和错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讯中,对海涅的这些问题曾提出过批评。
尽管海涅在思想意识上有过摇摆,但他毕竟同贵族、资产阶级反动派战斗了一生。他多次把自己的诗与剑和火相比。他不在意诗人的荣誉,却希望死后人们“把一柄剑放在我的棺上,因为我是人类解放战争中一个善良的战士”。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去世。人们在他的遗稿里还找到表达这种心情的一首诗:
我是剑、我是火焰。
我们得到了胜利,
可是周围倒着
我的战友的尸体。
在欢呼胜利的凯歌里
响着追悼会严肃的歌声。
但我们没有时间欢乐,
也没有时间哀悼。
喇叭重新吹起,
又开始新的战斗。
我是剑,我是火焰。(附图片)
海涅在马克思夫妇家里(1844年在巴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