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胸中要有全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0
第2版()
专栏:札记

胸中要有全局
随着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深入进行,工交部门不少干部的全局观念正在逐渐加强。
前一个时期,一谈到调整钢铁工业,在冶金部听到这样的提问:“我国的钢多了吗?”但在最近召开的冶金部党组会议上,一些同志在分析这个问题时说:过去我们执行调整的方针不坚决。拿钢的绝对数量同我们这个大国的需要相比较,当然不多。但是,我们国家的电力多吗?石油多吗?粮食多吗?住房多吗?轻纺工业产品多吗?都不多。所以,只用钢的数量多少来算账,是只看局部,不顾全局。
国家综合经济部门的一些同志在谈到全局观念时说:“假如各行各业的领导同志都能站到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全国的情况,用全局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许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调整的方针也就能够比较顺利地执行了。”记者感到,这话是有感而发,切中要害的。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一些人为一些不该上的工程辩护,说什么“我是短线”,
“我是薄弱环节”,“我有需要”、“我有优势”,而不从全局来看该不该办,能不能办,结果,不少重复建设的项目一拥而上。
科学研究在我国是一个薄弱环节,应当加强。可是,去年中央各部、委、局提出,1981年要在北京新建和扩建的科学院、所多达113个。一下子铺开这样大的规模,且不说国家拿不出那么多投资,调集不了那么多施工力量;就是建设起来了,也找不到那么多的科研人员。
再如地方的小型轻纺工厂的建设。江苏省是棉花产区,纺织工业比较发达,它产的棉花本来就不够原有棉纺厂使用,可是,这个省的一些地方还在那里兴建小棉纺厂。1980年建成了11万纱锭,目前还有50万纱锭正在建设。一位县委书记从本地区的局部利益出发竟然说:你们老说以小挤大,我还觉得是大厂挤了小厂,抢了小厂的原料哩!
说这一类话的同志,如果能站到天安门城楼上,近观长城内外,远望大江南北,体察一下国情,想一想国力的可能性,他也许就会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度量出自己那个局部在全局中的地位,纠正自己脱离实际的想法了。
目前,因为原料材料不足,许多设备、技术条件好的工厂“吃不饱”。例如,现有纺织设备能力只能发挥三分之二,肥皂生产能力只能发挥70%,机械行业的水压机、机修、热处理、电镀、铸锻等生产能力只能发挥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生产一箱卷烟只需58公斤烟叶的上海、天津等地的大型烟厂“半饥半饱”,而生产一箱卷烟要消耗烟叶85公斤的小型烟厂却“吃得饱饱”的。
加强全局观念,局部服从整体,这是共产党人党性的一种表现。在国民经济调整中,让我们以“假如你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句话来互相勉励,作为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准绳吧。 新华社记者 徐耀中
(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