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莫让年华付水流》拍摄随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1-02-21
第8版()
专栏:

《莫让年华付水流》拍摄随记
陈光忠
我们在上海拍摄的纪录片《莫让年华付水流》,是通过一群上海青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动态,展现当代青年紧紧把握时光,有所作为,奋发努力,从而反映他们既是创伤的一代,又是思考的一代、奋发的一代的精神面貌。
我们这次选择和表现的年青人,是着眼于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年青人,是不见经传的“小字辈”。我们摈弃那种唱高调,套框框,把青年拍成群英荟萃、劳模画廊的习惯做法,而着重在生活中发掘和表现默默闪光的普普通通的年青人。影片中的这些青年人并不高大,更不完美,甚至还有弱点,影片也表现了这些年青人的不足之处。这些情况给创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拍片的时候,经常有人说:“你们为什么不拍老模范,却偏偏要表现政治上不成熟的年青人呢?”“这个小青年是好高骛远,个人奋斗!”“他的技术革新不完善,宣传会使他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不宜报道。”……凡此种种,都使我们感到,年青人要崭露头角是何等艰难!我们决心把被深深埋在地下的年青人的明珠般的才华披露出来。要揭露和触及不惜才、不爱才、不用才,甚至妒才、压才的官僚主义和社会弊端。年青人破“盖”而出难,宣传年青人冒尖也难。但这个难,正需要我们去突破,在创作上有新的探求和开拓。我们在碰钉子中逐步深化主题,明确了任务,丰富了构思——影片应该为年青人呼吁,让社会都来关心爱护他们;为平凡而有希望的青年一代而歌唱,让更多的青年受到鼓舞和教育。这是人民的嘱托,时代的需要。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尽量和青年们交朋友,注意观察和努力去发现他们向上的、积极的因素和心灵上纯美的东西,而不被他们外表的不羁所困惑。在我们接触的众多青年中,热爱祖国,要求进步,勇于实践,急四化之所急,恨阻碍四化的行为是主流。对年青人的苦恼、怨恨、感叹、彷徨……要作细致、严肃、具体的分析。我们希望影片象只温暖的手,体贴年青人,帮助他们更自觉地在生活中寻求真善美的事物,为他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作出有益于四化的、不平凡的贡献而歌唱。这就是我们拍摄《莫让年华付水流》的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